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八夜-职称弊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职称的弊端

    职称的出现实质上是为了稳定统治而使用的一种策略罢了,与个体能力水平无关,这也是大量所谓砖家叫兽被民众唾骂的根本原因。

    职称评定是它筛选和控制个体的关键,无评定不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评定者的主观占了主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首先,你要被推荐才能有资格,这就是领导意志的体现,他把所有对他有威胁,不服他的人都淘汰掉。看下面的例子:

    申报职称推荐材料说明

    一、报送材料的形式和要求

    1.推荐函。推荐函要说明推荐程序、推荐意见、推荐排序,以及公示情况。对破格申报、转系列申报等特殊情形要有具体情况说明。其中,行业相关单位委托评审的,须按照有关规定由所属省部级人事(职改)部门出具委托函。

    2.评审表,文件名:中级(高级)评审表-县处级单位简称-申报人姓名-岗位方向。

    被推荐的都是人才吗?

    有科学认知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答案自然是不一定,人才永远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为选择。

    年近85岁高龄的屠呦呦因为参与研究并提纯和合成出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凭着在国内的研究首次获得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

    同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办同样的事,在国内多次评不上院士,在国外却被认为对人类生存发展作出特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为什么?

    原因主要是屠教授当年是在特殊时期被领导指派参与抗疟研究的,她39岁受命组织团队研究治疗疟疾药物,通过团队大量查阅文献和反复多次实验,两年后(1971年)成功提取青蒿素,1973年研制成药用于临床,至今42年已有几亿人次使用该药获得健康,确实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国内看到的是组织和团队的力量和功劳,认为青蒿素是大量工作人员海选大量中草药后才找到的有效成分,非一人之功。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屠呦呦的“三无科学家”身份——无院士头衔、无留学经历、无科学论文。

    她多次评院士不过关,而国外看到的是她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才导致青蒿素的发现和提纯,认为她的获奖是实至名归。

    评价一个人的影响应该看他(她)在整个事情中起什么作用,评价一件事情的影响应该看它对社会对民生有没有积极作用,但现在国内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屠呦呦之所以多次落选院士,主要是因为她除了搞学问,其余地什么也不会。

    她不了解院士评选是需要一些硬通货,比如SCI、论文论著什么的。至于什么应用型成果,如创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虽然挽救了发展中国家百万人的生命(拉斯克医学奖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解决了不少人吃饭问题,基本上是不在考虑之列的。

    因为这东西很难统计,谁能说非洲的小孩,没有病死,是打了一针青蒿素的缘故呢?没准人家生命力特别强,不打针也能挺过来。

    屠呦呦落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不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人情味的世界里,如果你一头扎进实验室里,钻进稻田里,社会关系就会被边缘化。

    你又不是土豪,连个招呼也不打,甚至人家连你是屠呦呦还是屠詏呦都分不清,凭什么把这一票不投给身后那些朋友而投给你呢?

    这就是人为评定的真相,**裸的拉帮结派……

    为了排队异己,稳固统治,领导们想尽办法迫害和压制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个体,而那些溜须拍马、惟命是从的都被重用,客观认知才是领导的最大敌人。

    再看例子:

    建立职称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从评审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组成中评委会,承担当年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评委名单不对外公布。

    第九条 评审专家库成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养好,道德品质高。

    (二)学术水平高、知识面广,熟悉事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了解科技、业务最新发展动态,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和业务服务发展方向。

    (三)政策观念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评审纪律。

    (四)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

    这些条件都是层层筛选,滴水不漏。

    体制外的人根本进不了评审专家库。不具备职称的水平就差吗?

    政治素养好,道德品质高。潜在意思就是说,你思想意识要和我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就不是人才,这合理吗?唯一评价标准的引领客观创新在这里却只字不提。

    所以职称并不是以科学认知为首要条件,而是有利于统治和稳定为第一位。

    再看基本申报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胜任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取得初级职称后,近三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

    考核合格以上就是良好和优秀,这又是一条筛选机制,那些认知能力强,维护客观规律而违背领导意志的人,永远不会有良好和优秀。

    经过这些环节评审通过并应聘的人,已经完全忠于领导,客观事实怎么能和我的前途比呢?

    想当年哥白尼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在广场上,违背阶级意志坚持真理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

    谁又会当第二个哥白尼呢?

    特别是阶级意志强大的环境里,这些人早被迫害干净了。

    看清了本质,你就明白为什么现在的专家都是砖家了,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因为选中的这些人全是庸才,人为筛选出来的,怎么搞科学认知的东西?

    他们根本不具备科学认知信仰,他们信仰的是权和钱,宇宙万物的奥秘对于他们只是浮云。

    医生的好坏只有一条评价机制:治病水平,但现在评价医生的主要标准却不是治疗效果,而是论文和科研,不管你的治疗效果多好,没有论文科研几乎等于零。

    想起一个登山老者的话:如果你不按当局规定的路径走,最先登顶也不算成绩,即使你完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任务。

    其实这种问题很容易解决,但这样做触动了统治阶级的核心利益,稳定的统治是第一位的,你现在要改变成以科学发展为第一位?

    剃刀原理告诉我们,直达目标的方案才是最优的,而不是那些烦杂多样的,用在评定人才上也一样。最终目标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客观认知发展,只要做出这方面贡献的就是人才,直接有效真实,规避了人为干预,反映了客观事实。

    有些人要问了,按你说的那没多少人呀?

    对,客观事实就是这样,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总是少数,这个占比不会超过0.001%,可是你看看现在的职称评选,一个事业单位具备职称资格占比不会少于40%,更别提科研单位了,只要你有钱有关系,职称没有问题。

    你又要问了,那为什么评这么多呀?

    职称评定机制如此高效的筛选,过的人越多统治越稳定不是吗?这才是本质。

    你想到别的了吗?举一反三不难吧?

    人为筛选机制很多,这里要明确一个容易理解错误的筛选机制:自然科学筛选机制(注意这里不是政治理论考试)。

    自然科学考试表面看是人为筛选,实际上考试内容全部是客观规律,符合科学认知本质,所以自然科学考试不涉及主观筛选,是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客观筛选机制。

    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悲哀吗?

    有的人说吃饱穿好不悲哀,呵呵,筛选机制留下的都是这样的人,好比三体中森林法则,你以为世界上就你一个群体吗?每棵树后面都有一个猎人,比你强大的有的是。

    二战时有个战地记者采访德军将领:“你手下的怎么这么多刺头兵啊?”

    “因为如果溜须拍马的兵太多,我会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强大,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不是体制内人为决定的了,溜须拍马换来的只有鲜血飞溅……

    职称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善于观察和思考,你会发现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东西,它们背后都是人为筛选起作用,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能持续多久?

    不会太久的,这是个加速累积的过程,好比癌细胞增殖,当你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