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九夜-天平倾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天平倾斜

    教课书上是这样表述的:执法人员代表着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法律,维护社会生产经营秩序,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

    现实却是相当部分的执法人员沦为了权力团体搜刮民脂的傀儡,他们打着依法行政的幌子,干着损害公平正义的勾当。

    例如防雷执法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防雷检测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气象主管部门下属机构依然参与市场经营,而防雷执法也是气象部门主管,这会产生什么结果?

    仔细想下就会明白,执法是裁判,检测是运动员,两个都是气象局,这么明显的不公正却在防雷改革两年后依然运行。

    有的人说,执法人员你依据法律公平执法就行了,和检测有什么关系?

    呵呵,只能说这样想的人太天真了,看问题太过表象。请你再深入想一下,既然防雷可以完全市场化,为什么气象局却要保留经营性检测机构(这里指参与市场经营的,不是设计审核和竣工竣工的行政免费检测)?

    利益,没错,还是利益。

    虽然检测已经不是从前气象局垄断的一家独大,但苍蝇也是肉,能收一点是一点,国家改革打破了绝对垄断,但气象部门依然有自己的花花心思。

    改革后,气象局的防雷收入可谓一落千丈,在行政审批许可阶段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被分离给了其他主管单位负责,气象局只有很小的易燃易爆场所,其次,日常检测完全放开,引入的市场竞争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气象局无所适从,由于技术门槛不高,市场竞争者数量众多,原来垄断的暴利不复存在,原来检测一栋高层收入十几万,现在同样面积只有一万多。

    这么大的落差让气象部门很不适应,他们习惯了以前垄断的感觉,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面临如此强大的虎狼竞争者,面对成熟的市场,蜕去外壳的气象局只是个弱者。

    但他们却有个优势,那就是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打擦边球,通过执法干预市场,变相垄断。

    气象局联合市安监局、消防,以搞联合检查的名义对不在气象局下属检测机构做检测的单位施加压力,让他们更换检测单位,即使对方已经通过公开招标合法确立了检测机构。这些肥肉都有哪些?一是大型住宅小区,有几十甚至上百栋楼的,二是政府棚改项目,一个地区的棚改都分为好几期,工程量大资金投入高,三是大型企业,比如钢厂、烟厂等。

    执法人员反复检查这些单位,最终几乎所有单位都将检测机构定为了气象局下属机构,签定合同,合同价格也远高于市场价格。

    就这样,气象局通过行政手段二次形成垄断,这就是一个人即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严重后果。

    同样的情况还很多,甘肃省高速公路收费不按载重计费而简单粗暴的按车型收费,许多空车司机愤愤不平,为什么?

    不公平不公正呀!空车和满载收费一样,你说公平吗?

    你为什么要收高速过路费?不就是回收成本和养护吗?重车对路面和路基造成的损害远比空车大,按客观规律应该收更多的费用,可实际上却简单粗暴一刀切,你说谁会服你?还动用执法机构强制执行,这是哪门子法呀?这不是十年前,而是2018年8月国务院督查出现的问题,2018年了呀,还是这水平,无语了。

    一个政府部门行政水平怎么样,不是你自己吹的,也不是媒体粉的,而是你实际做出来的样子,有些领导只图自己捞钱升迁,将石山刷绿漆,在村墙写大字,就是这种水平,哪管什么客观规律和公平公正?他们能不知道这些吗?说明白了还不是为了钱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之所以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说明白了就是权力团体太强大了,一家独大,没有其他势力能监督它制衡它,人民群众只有白眼的份,还能怎样?

    只有那些性质严重了,影响恶劣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的事,才被“发现”和纠正,而所谓的纠正也不痛不痒,批评罚款了事,再严重处分调岗,引咎辞职又如何?此时早已祖孙三代衣食无忧了。

    肮脏皆因利益。

    总之,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必须完全脱离利害关系,只以法律法规为执法依据,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组织、机构限制和威胁,否则,执法只能沦为权力者敛财的工具,而不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的卫士。

    未来十年公平正义会不会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准则?这要看真刀砍在哪里。

    实事求是与形式主义

    受社会群体科学认知水平普遍低下的限制,形式主义产生的综合收益要比实事求是大的多。

    这也是为何吹牛比实干更有效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科学认知水平低下的社会环境中,人群不善于质疑和提问,并且倾向于相信那些表达夸张、神情自信、态度坚决的人。

    然而,这些指标没有一个与客观实际相关,二战德国,希特勒正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出色的演讲和坚定的神情,煽动了整个德国发动战争,最终非但没有实现自己当初承诺,反而让整个德国乃至整个世界付出了惨重代价。

    吹牛。我国也存在这种典型,当年亩产上万斤、母猪能上树就是。

    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生存的土壤,是人类进化机制决定的,在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个体无法有效判别对方说的话或传达的信息真假,这为欺骗策略提供了生存条件。

    研究表明,人类所有涉及生存繁殖的策略中,欺骗是最优策略,它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外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个体(利益共同体)都会倾向欺骗,这是人类进化保留下来的机制,就目前看是适用于个体生存繁殖的。

    欺骗有利于个体(或是小团体),但却损害了群体利益,所以从整个人类角度看,欺骗策略是有害的,其产生的损害甚至比争斗、压榨更大。

    当欺骗来自领导层,损害有时是致命的。

    很多领导喜欢搞排场,体现在:开会上是事无巨细都要全员参加,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也不例外:抓工作上喜欢光鲜表面,好大喜功,而对本质问题视而不见:选拔用人上喜欢须臾奉承、报喜不报忧,对于尊重客观敢于直言的正义之士却深恶痛绝……

    这种环境对于群体发展极为有害,虚假的繁荣注定被真实的枪炮击破。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就是被客观环境淘汰,森林法则说的好:森林如此广袤,你不会知道哪棵树后面有更强大的猎手,低头假睡只会死的更惨。

    具体举例来讲,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责就是集中办理政府审批和许可事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有些市的服务中心领导好面子讲排场,喜欢搞政绩,完全脱离事物客观规律,有些单位多年办件量为0仍然设置窗口和人员,浪费资源只为增加政务中心规模和人数,你说100个窗口容易查找还是50个容易查找?徒劳增加群众办事的难度。

    有的为了自己的政绩,全然不尊重客观规律,将荒山涂绿漆,土房刷白灰……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官位是最重要的,别的都是浮云。

    而权力没有监督,没有制衡,又促进了这一现象升级,许多地方官员看到其他人这么做,真的得到了表扬和升迁,因为上级领导喜欢。

    这是多么危险的机制啊,一个系统没有纠偏,注定会崩溃。

    国务院近年大力清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努力营造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氛围,许多审批许可事项因重复或不合理而被取消,国务院权力清单下达几年,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许多事项没有取消,比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比省级多近百项,都是涉及收费的项目,说到底改革触及了权力团体的利益,国务院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多批派出调查组,去顽疾,斩黑手,强制推行改革。

    有科学认知的人都知道,近半数的审批许可取消,政务中心的规模应该缩小才对,这才是提效能、简程序的客观反映。然而事实却是政务中心规模不减,连续多年没有业务的单位不让出厅,安排人员和办公设备继续坐台,这样有什么意义?

    上级下派的检查组和进驻组还是延用十年前的工作思维和模式,只抓表面问题,对这样的实质问题却视而不见。

    这就出现了两个疑问:一是工作组水平不高,客观认知能力不强?二是大环境依然是形式主义的天下,实事求是只是个故事?还是两者都有?

    我觉得两者都有,我们只看事实,比如只抓窗口人员作风和纪律,却看不见审批流程存在严重问题,不利于群众办事效率。

    频繁开会却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深入思考问题的出现实际上与岗位设置有关,10个人的岗位你安排20个人,却要求多余的10个人象机器一样一动不动坐7个小时?

    这就是目前我们领导的实际工作和领导水平的真实体现,一方面确实自身能力不行,另一方面改革动了自己的蛋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