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十一夜 训练和热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训练,我们要站在整体角度看待,这也是科学认知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在训练计划上要将我们的身体统筹考虑,不能只练某些部位而忽视其他部位。

    比如,喜欢跑步就天天跑,没有其他训练,这样即使你训练量大,也很刻苦,但你的上肢力量、后背和上身肌肉较下肢薄弱,核心肌群也不发达,你的身体从整体上看并不协调。即使你跑步已经很快,也不会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在自重运动等方面完全是个新手。

    交替训练能有效降低身体因为疲劳而造成的损伤。

    比如间隔跑,当跑量加大后间隔也应加大,隔天跑五公里没问题,但隔天跑十公里你的膝盖在一周后可能会受伤,因为你的身体在加大量后还没有能力以隔天恢复相应部位。

    这时应该隔两天、三天来跑,直到身体恢复不那么累,身体机能提高到对应水平,再开始隔天跑。

    突然提升平台的训练变化,我们就要减少对应部位的训练,增加其他部位训练,比如在间隔三天跑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上身的单双杠、腹肌撕裂者、平板等。

    和饮食一样,训练也不要挑食,我们总是对自己喜欢 的运动多做,而不喜欢的、艰苦的训练则找借口逃避。

    比如喜欢跑步就一次不落,即使膝盖受伤也在坚持,而对于腹肌撕裂者却总是回避,原因是动作强度大、做完太累。挑食就是这样,训练也是要合理搭配各种内容,保证身体全面发展。

    热身。

    连续跑步两年了,逐渐对热身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也只是认为热身就是只花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做做拉伸,跳几下,跑几下就完事了,通过长期跑步体验,我发现,热身远没有这么简单。

    针对长跑而言,你会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当身体长时间不活动,比如连续一天甚至几天坐办公室,窝在家里追剧打游戏,突然你到操场上进行剧烈运动时,你会感到严重不适,这不只是初级选手,专业运动员也一样。然而如果你每天或是有规律的连续运动,并不会有这种严重不适现象。

    所以,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长期没有运动或是间断时间过长,你在开始剧烈运动前必须要做充分的热身。

    也或当你感觉身体紧缩,肌肉无力,精神萎靡根本没有运动状态时,你就必须先要充分热身。

    什么是热身?

    并没有统一标准,因个体而异。

    比如一个状态良好的运动员,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可以,一个完全没有状态的人可能需要半小时的活动,所以热身是个针对个体自身而言的活动,只要身体完全放开,自我感觉肌肉充满能量,血流加快,身体仿佛一辆轰鸣的机车,随时准备冲出去的感觉时,热身就算完成了。

    热身需要过程。

    这个过程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说我跑了两圈了,应该可以了,这是他搞错了热身度量的标准,并不是以某一固定量作为热身的尺度,而是是当时自身状态来衡量。

    如果你跑了一圈就感觉浑身舒畅,肌肉充满力量,爆发了小宇宙,那就一圈,如果你跑了三圈感觉身体状态还没出来,那就继续跑,就这么简单,毕竟一个满身铁锈的机器除锈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是个复杂的综合体,每次运动都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它的状态,所以这也是很多业余选手苦恼的原因,他们总是说怎么今天身体不在状态。

    那是因为他们运动的时间还没有达到一定量,对自身了解不足,长期运动的人会对身体有深刻的认知,也会更重视影响身体状态的各种因素。

    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一是能量储备。如果储备不足是无法完成大运动量的,比如早起空腹跑全程马拉松是有一定风险的,后程会因为身体糖元消耗完毕而发生虚脱等。

    但储备并不简单的是你胃里的食物多少,而是指能快速为身体提供的能量,包括糖元等能量物质,因为食物消化需要过程,同时食物消化也需要能量和血液,胃里有大量的食物反而会阻碍运动。

    二是疲劳。身体在经过大量运动后会产生疲劳,这是正常现象,有些人不重视疲劳恢复刻意上强度和频度,造成身体状态下降。

    疲劳恢复充分,身体在下次运动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只有充分休息和放松(当然不是无计划无休止的放松),肌肉、器官和神经才会有更佳的表现。

    三是热身。很多人都明白的东西却无法做到位,根本原因是热身需要你对身体有深刻认识,这里不再赘述。

    一般在没有伤病的情况下,有了以上三点基本可以保障运动水平正常发挥。

    下面,我们再讨论下有些极端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我们的身体。

    一是饮食(能量储备)。

    这点很重要,你会发现,当你连续两天饮食不佳(包括营养不足和不规律),你的运动水平就会严重下降,即使你在运动前吃了顿营养大餐。

    有的人认为只要比赛前一天甚至半天吃顿好的就行了,平时不吃肉不吃蛋白甚至饿着自己,大错特错!你的身体不得不牺牲以前的能量储备为你提供基本能量,甚至分解你的肌肉。所以,每天都要吃好,这是第一位的。

    二是热身。

    有的人急切想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绩,一上来就使劲跑,身体在没有状态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不适甚至排斥反应,比如肌肉麻胀没有力量,呼吸急促调节不了等,心里还在暗自琢磨:我不是已经热身了吗?

    热身不能急,要遵循身体的感觉,当你身体紧缩没状态时,你要开始慢跑,不要在乎时间,当你感觉到状态时,停下,短暂拉伸休息后开始才是正确方式。

    我在一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往往会慢跑三公里才算热身。

    三是拉伸和按摩。

    跑完拉伸和按摩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以前跑完只是机械的拉几下就算完事了,回家洗完澡直接睡觉,第二天起来浑身酸痛。再后来我不计算时间,充分拉伸后再洗澡,在床上按摩并做会瑜珈,第二天基本没有酸痛的感觉,身体恢复的也快。

    四是运动规律。

    和其他事物一样,运动也要规律,身体形成生物钟,这样才能在身体巅峰时创造成绩,对这条影响较大的是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证规律,包括睡眠等都是一样。

    总之,做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科学认知来规范行为,以熵的原理概括:有序总是要以能量维持的,越有序需要的能量越大,它们之间不是匀速直线关系而是加速度的关系。

    这个能量实际上是合力的结果,能量也有方向和力一样,物体的运动状态最终是由合力决定的,所以当所有的力都在同一个方向,减少了内部损耗,就象激光一样产生惊人的力量。

    要保证所有力或是大部分力都作用在同一方向,就要高效规范我们的行为。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哪些什么时候做,哪些什么时候不能做。

    当你的行为有序,就产生了有序的力和能量,虽然与其他人表面上一样,你并没有产生更多的能量,但不同的是你的能量是有明确方向的,产生的合力比那些没有规范行为的人大的多。

    大多数人生平碌碌无为,实际上就是合力为零的结果,他们每天都在忙着各种事情,看上去很辛苦,但最终相互抵消,什么成果都没有。

    有的人哭喊着自己付出了多少,但实际上那只是他自己认为的而已,他的付出阀值可能只是别人的零头,也可能是欺骗策略,无论如何结果证明一切,而许多人之所以相信他确实付出了,是因为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看结果,这是唯一评价标准。

    对于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要废寝忘食、起早贪黑,而有的人可能抬手就解决了,后者并不是是神,而是他的行为有序,产生的合力和能量远大于前者。

    例子现实中比比皆是,例如机器维修,有的人修两天没修好,有的人来了十分钟就修好了,因为后者合力有序,他知道问题所在。

    有的人健身减肥五年,身体还是那么胖没有明显变化,有的人用了一年从300斤大胖子减到170斤的肌肉男。

    个体差异如此大,是因为合力千变万化,同样大小的两个力,能产生无数个合力,更不说随时间而产生和消失的各种力。我们想好得到好的结果,就要规范自己,将合力落在我们想要的区间范围内,合力越是有序,个体在这方面越是强大。

    合力区间。

    我们评价事物总是要针对它某一维度,比如运动员的短跑速度,比如物理学家的宇宙理论研究水平,甚至是身高……

    比如世界短跑高手博尔特与已故物理学大师霍金。

    在短跑这个维度,博尔特的大部分力都在这个区间内有投影(不垂直),比如他的身体运动能力,他的训练、饮食、心理、爱好等,最终合力远大于普通人,而霍金在这一区间内因为没有着力点(身体运动),让他无法在这个维度产生合力。

    对于普通人虽然有着力点,但完全落在区间内的身体运动能力是最主要的,因为在计算合力时它没有损失(夹角为0),其它的训练、饮食多少都与区间有夹角,最终投影到区间内的力会有损失,只有那些身体素质与博尔特差距不大、训练等比博尔特更努力才有可能与之抗衡。

    如果身体素质差距太大,其他的就算付出几倍努力,可能合力也比不了博尔特,何况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

    同样,在宇宙物理研究区间,霍金的合力远超博尔特,这是基于智力的维度,大脑的综合认知和智力水平是最主要的(夹角为0),身体运动几乎垂直,而饮食、训练却同样重要,只有那些在该维度认知水平与霍金相近的人,通过更加努力的训练等有序行为才有可能与霍金抗衡。

    所以,我们首先要能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的优势维度是哪些,劣势维度又是哪些,在自己优势的区间内努力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边际递减效应。

    在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长跑,10公里的成绩维持在45分钟左右(配速4.5),想要提高到40分钟以内要比从55分钟提高到45分钟困难的多。

    这就是边际递减,你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取得与之前相比小的多的进步,越往上这种现象越明显,这也是奥运选手破记录都以秒以厘米计的原因。

    我们从群体分布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从整体角度看事物的认知方法,当你处在普通人的水平时(正态分布在中间),你只需要少量的运动并坚持就能超越许多人,当然如果你甘愿堕落自毁身体你也会落后许多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普遍状态。

    当你发现你的身体更加结实、线条更好看时你便有了继续加强运动的打算,因为从群体看你确实要比多数人身体更好。

    当你努力训练又进步时,你又超越了一部分人,但比之前超过的人数少了,这时你与普通人比差距就很明显了,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异性也会投来喜爱的目光,注意,从异性角度才能反映你真实的状态,同性间的话语听听就好。

    当你再努力时,你会发现向前每走一小步都十分艰难。

    日常的训练也只能维持你现有水平,你进入了平台,这时你需要付出以前从未付出的更大努力才能继续前进,就象前面说的从45分钟进到40分钟以内。而此时你的参照已经没有了普通人,个个都是高手和精英,他们都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强大的信心,超越哪个都非常困难。

    你发现你付出了以前两倍的汗水和努力,只超越了身边的几个人……

    距离KEEP上的大神和职业选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然,和前面博尔特的例子一样,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清醒和准确的审视,我们不是职业选手,除了日常训练我们还要考虑许多其他的事情,我们为了生存,为了家庭,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向的合力……

    我们只看到了顶尖选手风光的一面……

    为了站在顶峰,他们牺牲了生活中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将资源全部用在了自己的职业上,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超越几乎所有人的合力,才有强大的有序……

    如何选择,如何才能有利于自己生存繁殖,体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应该常常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脱离了生存繁殖准则,保证我们能够走的更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