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十四夜 科学(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科学革命是对未知的革命,人类对于很多客观规律其实毫无所知。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发展呈现极大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直接促进人口、生产、能耗等方面的快速增长。

    例如在公元1500年前,人类还被完全局限在地面上,而到1969年,人类已经登陆月球;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引爆了第一颗***,如今,人类已经开始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

    从科学认知思维看,凡是自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没有瑕疵、全部涵盖的“知识”体系都是虚假的,那些总是认为所知甚少、疑问众多的人最不被这些体系接受。

    基督教认为万物均为上帝造就,无法解答的问题总会说“这是上帝的旨意”,当疑问对体系构成威胁时,他们甚至会用残忍的手段维护体系稳定,全然不顾客观事实的存在(乔尔丹诺.布鲁诺,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知的前提,这种意识越清楚,认知越接近真相,即使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物理学家还是承认他们并不知道宇宙是否起源于大爆炸,也承认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无法统一,生物学家承认他们依然无法解释人类大脑意识产生的原因等。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的证据和现象被发现,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采用科学认知方法,他们主动推翻自己先前的结论,并接受客观证据和其他质疑者的实验结论,这也是为什么科学技术会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在其他领域并不存在如此明显的纵向压制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领域依然是左冲右突没有方向。

    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哪个群体,他们无一例外都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不惜牺牲核心利益为科学研究投入重金,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科学技术保持领先是群体长期稳定的前提,一**技差距形成压制兼并就会发生。

    纵观历史,高科技压制低科技是必然的结果,这种压制同时是多维的。

    科学认知也对其他领域做出了让步,在这些涉及“故事”的领域科学装聋作哑(科学认知与“故事”是互为矛盾的共同体),它们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科学认知是十分严谨的体系(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观察、假设、检验的解释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是指获取未知的认知,而不是已知的)。

    科学认知结论是相对的,并不会保持不变,随着人类认知范围和深度不断发展,旧的认知必然会被新的认知代替(例如地心说到日心说到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牛顿的运动定律到相对论到量子学等)。

    这与基因进化如此相似,随着环境变化,适应的基因存活、发展、壮大,当环境再次变化,它们又被新的基因淘汰,这些事物总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不断进行着反复,万物皆波(宇宙中波的形式如此普遍,除了人类社会规律外,光的波粒二象性、引力波、电磁波以及寿命周期等)。

    科学并不象我们大部分人认为的那样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为有些事物我们只能从概率上去认知,概率是大量事实证据的统计,我们只能给出在某一结论实现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发表论文,给出该原理的原本启发式论述,因此这原理又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类似的不确定性关系式也存在于能量和时间、角动量和角度等物理量之间。

    量子力学并不对一次观测预言一个单独的确定结果。代之,它预言一组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告诉我们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现实中的例子,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一个女孩乍一看很像美女(其实仔细看会觉得一般),另一个女孩一眼就能看得出一般。前一个女孩可能是很会打扮的,而后一个可能是素面朝天,那么很可能前者会比较自信。

    实际上事实也是和这一个推论有关系的,我们发现化妆的女孩中,自信的似乎的确更多一些。(大概率结论,当然这个还有更多的原因,比如自我暗示之类的)

    所以我们发现,化妆本身其实与自信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由于人很容易受到统计学结论的欺骗,所以会莫名其妙的把一些本来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联系为因果,所以不可知论在这里就有了新一层意思上的解释。

    所以说,我们打破了统计学结论以后,意义在于可以采取置换的方法达到同类结果,比如对化妆与自信关系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认为,如果对一个人实施充分的心理干预暗示并且制造出她很被关注的假象之后,即便这个人不是美女,也没人说过她是美女(注意前面的心理干预只是假设在不说的情况下让她相信自己挺美),但是他却坚信自己是美女,而且很有自信。

    科学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平公正的源动力。

    从本质上讲,自私的基因决定了人类不希望公平公正的环境,“故事”只为利益集团服务,而不是为大多数个体的公平公正服务,科学的客观事实性永远与利益团体冲突,那么为什么科学没有被封杀还能加速发展呢?

    因为科学倒逼自私的基因作出修正,正是客观事实不以主观改变,能让“故事”破灭,所以科学发展从人类利益集团角度看是种被迫无奈的选择。

    他们如果压制科学(这种压制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能察觉到的,很多都是间接和潜在的,例如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民族认知和思维习惯等与科学本质违背)或是忽视科学(除了表面上的封杀,更多的是认知上的剔除,例如通过大量洗脑的“故事”灌输,封闭个体独立思考或是获得信息的途径),就会被其他群体科学压制而兼并,这是注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历史上,有的群体选择发展科学,有的则选择了压制科学(除前面举的乔尔丹诺.布鲁诺被害,例子比比皆是,比利时医生安德烈?维萨里的《人体的结构》一书问世。维萨里通过人体解剖实践来研究人体结构,推翻了古希腊盖伦的许多错误,他建立的解剖学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 但维萨里遭受教会迫害,出走西班牙,后又被判死刑,经国王干预改判往耶路撒冷朝圣,在归航途中航船遇险,不幸身亡;西班牙医生米凯尔?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对盖伦的错误理论作了纠正,并阐述了有关肺循环的看法。但塞尔维特的书被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判处他火刑,塞尔维特于1553年被烧死在日内瓦的火刑场上,所有著作也一同被烧毁等等)。

    从短期看,压制科学确实让统治更加稳定,在没有外来力量影响的前提下,这是最优策略。

    但环境变化不会以主观意识进行,当有科学技术强大的群体发动战争掠夺资源,或是自身科学技术落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都会给种群造成致命的威胁。

    例如1495年,哥伦布登陆巴哈马群岛之后,他全副武装的部队带着猎犬屠杀了上千的当地人民,这些人手无寸铁,而哥伦布的士兵们则全副武装,一把剑能轻松的把人劈成两半,哥伦布用杀戮和强奸来满足自己的手下。

    在他的航海日记中,他愉快地记录说:“就像买卖庄稼一样,100个西班牙币就能买到一个美人儿,这种买卖非常普遍,有无数商人求购姑娘,特别是那些九至十岁的小美人儿们供不应求。”

    如果美洲土著的科学发展水平压制哥伦布的话,历史就不会这样了。

    例如国土面积只相当我国云南省的日本,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14年的抗日战争才告结束,抛开美苏参战的原因,14年就能够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压制的强大力量。

    科学压制不只限于战争,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

    例如工业方面,截止2016年初,我国依然不能生产模具钢,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模具是一切工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工业要振兴离不开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模具无疑应该排在先进制造技术的首位。很多中国人去日本买的马桶盖,有人说那是中国杭州产的——但是,那是用进口的模具、按照日本的标准生产的,我们没有那样的模具,甚至说,我们生产不出来那样的模具。

    这些马桶盖"墙里开花墙外香",产品Made in China,利润却被外企"收割"。

    从智能制造看,2017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已经生产出能空翻的机器人,实现人的大部分动作,相比2013年该公司生产的机器狗有重大突破。

    但是动力系统是最大瓶颈,电池不但笨重还不能持久维持机器人工作和行动,例如深海考察、高山驻守等还无法实现,虽然这样,已经给我们很大的压制威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