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五十五夜 女性择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们来看看女性如何利用虚假来提升吸引:

    通过大量实验和调查,女性在提及她们采用的行为和手段时,一是从外表上修饰,化妆、整容是最基本的手段,她们还会刻意改变声音、行为(吃饭、走路),姿态(坐、站、垫胸、束腰),表情等,会刻意隐藏真实的年龄,会刻意贬低竞争对手的形象(几乎所有女性都把形象放第一位,而不是对手的知识、气质等内在品性)。

    从这种高度一致的反应性,可以看出,女性十分重视男性择偶偏好。

    而男性的吸引方面则要广泛的多,不只有外表,还包括权力、财富、资源、知识、性格等。

    二是隐蔽投资策略的采用,女性如果希望保持长期稳定关系,会在性行为前提出大量的投资要求,并争取最大程度兑现。

    为不吓跑潜在满意者,女性会采取隐藏手段逐渐加码,并在关系进展中不断巩固加强兑现的可能性。例如,假装怀孕、在行为前提出分段要求,买房、股份、手饰等。

    女性也存在短期性行为选择的可能,如果没有,那人类历史长河中就不用普遍性存在出轨和小三了。

    这一点,我们从男性睾丸占体重比例与各种灵长类比较:

    大猩猩最忠贞,平均每个雌性一生中性伴侣只有一个,人类次之,为1.1个,而雌黑猩猩高达13个。

    比例也印证了,比例最低的是大猩猩,最高的是黑猩猩,人类处在中间。

    这是进化过程中,雌性不只有一个性伴侣的证明,男性必须要提高一次排精数量,达到确保自己的精子比对手的更有概率进入卵子。

    性伴侣数量调查,男性需求数量是女性的三到四倍,男性大概10-15个,女性只有3-5个,从接触到性行为时间,在一小时内,男性往往没有排斥意识,而女性是绝对不可能的。

    零点效应,是指对相同个体异性的吸引力评分,时间在午夜时段得分最高,男性分差远大于女性(近两倍)。

    这与饮酒等外在因素无关,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当夜深时,未配对的女性越来越少,剩下的男性会认为自己选择的机会变少,为能实现接触行为,有意识降低自己的选择条件。

    性幻想男女也存在巨大差异,女性往往不会幻想陌生关系,并且保持专一,不会对视觉产生太大敏感,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依靠和满足。例如紧紧缠绕,表情温暖等。

    女性短期行为的收益必定是存在的,否则不可能出现如此多的婚外行为,从统计论来看,双方比例基本相等。

    调查结果证明,出轨女性往往无意识将与情人幽会时间安排在排卵前后,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私生子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女性认为情人比自己的丈夫更能让自己**。

    其次,从资源获得上,通过混淆父子关系,从多方获得更多的资源,因为男性无法确定亲子关系(当然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已经无法成立,但进化是漫长的,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这种适应器还会存在),都会提供一定的生存帮助。

    安全保护,当女性觉得自己安全得不到保障时,就会通过增加伴侣来寻求更多的保护。

    提升生存保障,通过与权贵发生关系,提高今后生存更好的保证(证据不足)。

    基因传递保障,通过与地位更高的男性生育,可以更好的将自身的基因传递下去,通过与更英俊的男性生育,子女会有更多的机会生殖更多的后代(验证不确定)。

    更换配偶的手段,当女性不想再维持配偶关系,会采用出轨,或是遇到更优秀的配偶储备,对第一次选择失望等。

    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女性在对待短期性行为的收益差异很大,在相同条件下,有的会认为收益大于风险,有的刚相反。

    人类为什么雌性育后付出的代价要高(我们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雌性代价高,例如某些鱼类,海马,鸟类等)?

    有以下几点:

    一是父子关系不确定假设,子女与母亲的关系是确定的,但其父亲无法百分百肯定,前面人类女性平均性伴侣1.1倍已经证实,在远古这个比例更高。

    男性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牺牲繁殖机会,却在抚育其他男性的后代。自私的基因也从繁殖的角度解释了这个现象。

    第二遗弃假设,人类生殖特点决定,女性从发生关系怀孕到分娩需要近一年时间,而男性只要完成**即可,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男性完全可以再会寻找更多的女性以繁殖更多后代,而女性为了自己基因的延续,不得选择抚育子女的行为,自私的基因说明这是基因进化所必需的行为。

    从其他雌性胎生动物也能证实这种现象,而对于先排卵后受精的生物,例如鱼类,则相反,雄性承担了抚育后代的沉重代价,因为雌性在排卵后便离去,剩下受精的雄性为了使自己的后代存活,不得选择抚育行为。

    但科学实验通过对56种同时施放配子的生物研究,发现有78%是雄性抚育,这与该假设相违(根据假设,同时配子的双方遗弃和抚育的机会是对等的,50%)。

    同时发现,实际上雄性主动抚育是因为能清楚确定亲子关系(例如同配子过程中,雌性往往先离开,雄性则在现场目视精子完全包裹卵子等过程)所以该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

    第三是择偶机会代价假设,就人类而言,男性选择抚育后代所放弃的是长时间无法与其他女性繁殖后代的机会,而女性因为生殖周期长风险大,相比则机会小的多(女性一生所能生育的后代数量是有限的,而男性在理论上完全没有限制)。

    相反,如果能让男性长期保护自己和子女,提供生存资源则是女性最大的利益。

    这种矛盾造成男女双方不一致,男性往往会选择放弃抚育。

    当然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矛盾关系也会转变,例如,当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严重,男性会倾向选择抚育后代,这是因为男性在这种环境下采用短期行为策略成本升高,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交配和繁殖,这个时间可能远远长于一年。

    同时,遗弃的伴侣也可能在其他男性的保护下而放弃自己的后代,自己会损失更多。

    这时,如果他能给伴侣提供保护抚育后代,他能再次和该伴侣繁殖自己的后代,时间间隔可能远小于其采取的短期行为策略。

    人类基因进化的结果就是自私性,自私的基因决定,继父继母对待非自己亲生儿女的投入,远小于亲生子女,从概率上讲,这是事实。

    例如,美国调查实验统计,53%继父和25%继母基本拥有“亲代情感”,统计有点意外,因为继父的亲代情感远大于继母。

    但就算是具有亲代情感的这部分继父,与继子交流的频率远小于亲生父子比例,并且冲突和攻击性更多。

    统计也发现,继子比亲子更早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即使继父继母给他们提供了基本同样的生活条件和资源。

    当然,相对论告诉我们,存在部分个体,他们的各项投入基本能与亲子相当,但这也是在通常情况下,在亲子和继子基本同样的情况(不是残疾、弱智等无法继续繁殖延续的情况,就算亲子反目成仇,但只要有潜在的繁殖性,保证自己的基因能继续传播,亲子依然有优势),必须二选一的前提下,亲子还是会占绝对的优势,例如,当亲子与继子同时掉水里只能救一个,亲子依然是首要选择。

    还有一条统计很有意思,这就是对于新生儿刚出生时,母亲说像父亲的次数比父亲说像母亲的次数多四倍(刚出生的孩子除了大体特征能确定外,例如肤色、头发等,长相真的无法确定)。

    这个事实说明,女性通过孩子长的像父亲来强化孩子与男性血缘关系,减少男性怀疑,增加投入。

    同样的调查也被用于父母双方亲属上,同样的结果,女性66%的亲属说孩子长的像父亲,而男方亲属则无明显偏向(50%左右)。

    通过大量研究也证实,孩子在1-5岁,其与父亲相似度并不会明显高于母亲,甚至双方都不像,孩子更像谁往往要到5岁以后。

    同样的实验也证实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对1158亲生子女和88继子女大学生活进行调查,发现平均亲生子女大学生活费是继子女的5.5倍左右,同样,男性对自己配偶与前任丈夫的子女投入也少于自己与该配偶的亲生子女(但高于男性自己与前任妻子的孩子),尽管他们的母亲都是同一人。

    但有意思的一点是,男性自己与前任配偶的亲生子女的投入却远小于女性配偶与前任丈夫子女的投入,这一点可以证明,男性在这时采用的是择偶策略,而不是亲代努力。

    同样的调查在南非也被证实,继父与继子很少单独玩耍,大部分玩耍都是在其生母(继父现配偶)在场时进行,并且继父也表示,玩耍也是应付,积极情绪并没有与亲子一起时强烈,再次证实男性此时采用的是择偶努力,其时间、金钱的投入都是为了讨好现配偶(孩子生母),并能保持与其长期的繁殖关系而不是其继子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例如该男性有更满意的伴侣时,与现配偶关系断裂,继子关系也同时完结(亲子关系还会保持,这也能从法律中找到证实)。

    当男性有较大机会与潜在女性发生关系时,男性就会采取短期行为,放弃亲子努力,这是男性进化出的适应器,当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决策也会变化。

    当然,环境中有许多制约男性这样行为的因素,尽管他内心是如此期望,例如,这种选择行为会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和后果,特别是那些道德品质等评价会对自己收入、仕途有重大影响的男性。

    同时,研究发现,无论生活水平高低,家庭收入高低,继父继母的家庭虐待孩子的比率基本没有变化,比双亲家庭要高出近40倍。加拿大也对近十年被杀的408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儿童被继父母杀害的比例远大于亲父母,2岁以下的尤其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