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七十夜 意识和睡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意识。

    当一个作家花费大量的时间都没有产生创作灵感的时候,有一天深夜,电闪雷鸣,这个作家做了一个噩梦,第二天一大早,这个作家根据这个梦创作了著名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意识是什么?

    我们人脑如此复杂,以致于我们在不同的状态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层次,例如我们在清醒时,我们在睡觉时,我们在醉酒时,我们在催眠时等等,当然这些还只是我们自主产生的意识形态,还有一些是我们进化而来的心理认知,例如耻辱并不依赖我们大脑控制,它会在环境相合适时自发产生。

    定义:意识具有多种形式,意识之外还有其他的心理过程同时发生。

    意识的特点。

    意识具有独占性和聚焦性,也就是说,意识是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并不能同时发生。

    例如,开车同时打电话,你就必须不断的在这两个意识切换,并且这样做同时降低了两者意识的质量。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无意识行为,例如,我们同时呼吸并且能同时吃饭,两者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同时走路同时吃糖也没有影响。

    当我们必须专注才能做好事情,那就是我们在用意识处理,这是意识特点决定的,因为意识都是处理较为复杂和多变的问题,必须要将资源独占处理。

    意识动作过程。

    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与意识过程相同,当一个人被问及事物的特征时,越是细节的部分,被问人回答所需的时间越长,这是因为人脑在调取记忆处理问题时,与人类认知环境是一样的,都是先从类型、整体、结构、细节逐步进行,这种模式是进化的结果。所以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某项事物上时,你的意识就开始运作了。

    例如,当你正在认真听歌时,你的意识开始记忆歌曲及给你带来的感受,这时你爸过来问你一件事情,你为了能认真回答问题不得不将注意力由歌切换到问题上,这时你的意识独占使你并不知道这段时间歌曲到底怎么样。

    为什么大脑进化成这种单行处理机制?

    那是因为我们大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决策,大脑运行意识除了要消耗大量能量外,还要保留部分资源和能量用以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无意识行为及其他突发情况意识),以避免生命及生存资源的损失。

    在固定时间内,如果我们并行处理更多的问题,会对我们基本的生存造成巨大风险,也不利于大脑健康和长久运行,所以从进化角度看,最优的策略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我们的大脑只能意识处理一件事情,哪怕有再多的重大事情,大脑也会排序处理,因为与自己生命相比,这些都是小事。

    意识的运作模式,是进化的结果,正是因为它能让人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才会产生人类目前如此高的成就,专注力可以在大脑中虚拟出一个空间、物体,帮助人记忆、分析、思考,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对最复杂的问题得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意识的三个特性。限制、连接、操控。

    无意识的两个心理层次。

    我们知道,意识过程还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过程,这些活动就是无意识过程产生的,他们会对我们的意识产生影响。

    无意识的两个心理层次分别是前意识(个体对自己经历过事件和记忆为前意识记忆,这类记忆会对当前的事件决策产生影响,因为这类意识并不受人主观控制,而是在客观环境激活后产生的,不用不会出现)和潜意识(能够对意识产生微妙影响的心理机制,包括自发维持生存的心理机制及不受意识控制的其他心理机制,例如填字游戏、路径游戏、心理暗示等,有三条路径都能到达同一目的地,一条是你经常走的最熟悉的但最远的,一条是你从来没走过但最近的,一条是你很少走但知道的,这时在大多数前提下,甚至是涉及生存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大多数都会选择经常走的那条路,在填字游戏中,我们故意在题目中包含有该字的词语,这时对受试者进行测试,他们几乎全部填写了这个词语,例如:请在下面这个字后面加一个字,形成一个词语:词---,几乎所有人都填了语)。

    潜意识。

    密切配合意识作用于决策和行为,潜意识大部分是对人所在环境进行信息收集和过滤,这个过程是不需要意识参与的,例如看见蛇会迅速做出应激反应而不需要评估和思考,而看到一块普通石头则会过滤,随后大脑甚至不记得之前看到过这块石头。

    同样,大脑为了保护自己并有利于个体生存,会对创伤和痛苦进行定向消除,也就是说潜意识会有意回避这些有害的记忆,除非客观环境激发这些记忆。

    例如,个体的身材和相貌很差,她潜意识就会回避相关的行为和环境,以防激发记忆,亲人去世、离婚等都是这样,潜意识也是为了个体繁殖。

    例如,男性见到年轻貌美的女性,潜意识有性接触的冲动,尽管在意识层面这种冲动被压制了。可见,潜意识本质上是为了个体生存和繁殖,它不受意识激发(在主动行为上受到意识控制)但却能影响意识。

    意识。

    意识随着我们的生物节律及我们所处环境的刺激模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白日梦。

    是指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意识内敛,集中于记忆、欲望、兴趣上面的一种偏差状态。

    研究证明,年轻人做白日梦的频率最高,老年人最低,经常做白日梦对我们生存和繁殖有很大益处,帮助我们对自己关心的事物思考和琢磨,很多科学发现和创造都和白日梦有关。

    并且通过白日梦,大脑能重新审视事物记忆,让不想记忆的事物逐渐淡忘,让感兴趣的事物记忆更加清晰,与睡眠中的梦相比,白日梦基本在客观逻辑架构内,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现象。

    通过白日梦,大脑能将记忆和信息进行整理并创建新的概念或支点,帮助我们下一步决策和行为,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繁殖。

    梦。

    人生命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我们怎么理解睡眠的意义?

    首先,睡眠是人必须存在的生理周期,我们的世界存在很规律的周期性,例如,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公转一周是365天,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我们再看的远点,整个宇宙都遵循着客观规律,人类进化到现在已经对这些规律有所了解,但仅仅是冰山一角,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前沿科学,帮助我们人类能够探索更广阔的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

    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总会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某一瞬间,感觉自己以前在哪好象做过、遇过这件事,整个场景和人物还有事件完全一样,但就是记不起来具体过去的什么时间,这是因为周期性的生活总会有基本相同的瞬间。

    人作为太阳系高等智慧生物,也不可能脱离客观规律生存,周期性是所有事物包括人类的根本特性,即使有的客观事物的一个周期上百亿年(恒星从生成到毁灭再生成,物质的循环周期很漫长),人类以及其他动物之所以进化出睡眠机制,是因为这种机制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么睡眠的必要性是什么?

    一是生存需要。睡觉是清醒的对立统一,人在清醒中需要不断应对各种生存繁殖问题,甚至生命危险,特别是每一时刻都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身体组织和器官得不到休息,机能下降极大,这时有些个体在黑夜时分躲藏起来休息(相对人类,有些动物则是黑夜活动,白天休息),天亮时再进行紧张的生存活动。

    有些个体则无论何时都保持紧张状态,身体机能下降,在长期环境变化考验下,不休息的个体逐渐被淘汰。二是我们的生活以符合环境周期为最有利生存。那些以最小代价获得较大收益的个体被进化选择,实验证明,当将人关在长期不见光线的房间里或是长期明亮的房间里,人的周期性会发生紊乱,睡眠间隔不再规律,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样,我们工作中经常需要倒班的人,特别是不规律的也会产生这种现象,即使调整休息的时间足够,但他依然精神不振,注意力及身体反应能力大大下降。但是如果你的生存同期基本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你就会觉得有充足的信心面对任何生存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规律生活的人生活质量基本都较高的原因。进化机制决定了,任何与环境节律不相符的活动,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睡眠。

    人入睡后每过90分钟,会进入快速动眼睡眠,这个现象只维持几分钟就会中断(在人快清醒时,快速动眼可持续一个小时,快速动眼时长和频率还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快速动眼越多越频繁,还跟白天劳累程度有关,体力劳动者会增加深度睡眠,而动眼阶段并不受到影响,睡眠时间也受年龄影响,婴儿一天要睡眠16小时,一半是动眼阶段,老年一天只睡5-6小时,动眼阶段只占15%)。

    科学实验分别就这两个阶段进行唤醒,发现在快速动眼阶段往往是人脑活跃时间,做梦就在这个阶段产生,而处在中间的不动眼的较长时间,人基本没有任何大脑意识活动。深层睡眠在人入睡头几个小时(1-6)发生,随着睡眠时间延长,浅层睡眠和动眼阶段增加。睡眠随时间变化类似波的形状,深层和浅层总是在不断过渡,只不过随时间波长和频率不同而已。

    睡眠麻痹。

    在睡梦中(动眼阶段)我们大脑切断了骨骼肌的指令,这种进化机制可以防止我们祖先在睡觉时不自觉的走出洞穴而发生生命危险(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大脑活跃阶段)。而梦游和梦话是在非动眼阶段发生的。

    快速眼动反弹。

    指人如果睡眠时长不够,那么在最后几个小时快速动眼被剥夺,从而产生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为了弥补和纠偏,人体会在下一个睡眠时段增多动眼次数和时间。实验证明,睡眠是为满足快速动眼活动而进行的,当睡眠者被剥夺动眼阶段,他会变得暴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第二天睡眠时,他会花费更多的睡觉时间用于动眼阶段,可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我们祖先进化的必要条件。

    睡眠的作用。

    一是用来快速弥补身体和心理创伤,自我保护机制。二是用来恢复身体机能,整理记忆调整节奏的机制。

    睡眠不足。

    每个个体充足睡眠时间是不同的,当睡眠不足时,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

    意识的其他形式。

    人类进化出总是想体验已有意识之外的认知和意识,从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例如,小孩总是对自己已经玩熟悉的玩具不感兴趣,而总是要体验自己没有试过的东西,例如从高处跳下,打碎杯子、在面粉里打滚等。当正常的意识的某一方面被心理、行为、化学等因素改变时,就会出现改变的意识形态(或其他形式),例如行为方面的从低处跳下和高处跳下,意识就会发生改变,低处跳下永远不会体会到高处跳下那种感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