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七十八夜 学习(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学习。

    前面我们对人类认知及感觉进行了深入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进化的特点和认知的主观性,对于学习,本质上是我们主动的去认知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的过程,学习就是行为(认知)或心理被经历持久改变的过程。

    我们的大量行为和心理都与学习有关,不同的生活、经历、经验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心理,包括我们的语言、亲属关系等都是学习的结果,同时我们要注意和本能区别,有些行为和心理是由人本能决定的(进化机制遗传)。

    例如前面的错觉,性冲动、眨眼、害怕时应激行为、条件反射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习得性行为和心理要远多于本能,人类也能通过学习控制一部分本能。

    学习的种类。

    所有动物(包括存在神经系统的昆虫)都存在的习惯化学习。

    习惯化学习是指对重复刺激不做反应,例如长时间在吵闹的环境中我们会忽略这种感知,我们用树枝反复多次挑拨瓶子里的毛虫,前几次会有剧烈的反应,后面基本就没有反应。

    二是行为学习(包括经典条件和操作性条件),经典条件学习是指先天反应刺激与中性刺激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具有引发相同反应的能力。

    例如当你饥饿的时候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这是先天反应机制,而我们将食物与另一刺激(现象)联系在一起时,如每天中午12点必然开饭,这时时间如果快到12点或是下课铃声预示12点,就算你没有看到食物,你的唾液也会开始分泌,因为后者已经牢固的与食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习得性条件反射,在有这种经历前,你是不会将铃声和食物联系到一起的。

    人类存在大量的这种经典条件学习(习得性反射),例如玫瑰代表爱情,实际上玫瑰就是花而已,棺材代表死亡等等。

    注意与本能区别,食物分泌唾液这是本能,不需要学习,同时注意,中性刺激与先天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要强,例如他们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每次都能准确对应等,而且这种经典条件完全依靠条件来维持,一旦发生变化,这种条件反射会迅速下降到消失,虽然间隔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恢复(自发性恢复,例如当你听到卖牛奶的铃铛声到你家时他的牛奶总是已经卖完了,你再不会对他的铃铛产生条件反射,但他几天再没来,突然某一天你又听见了会再次恢复条件反射,但强度只有以前的一半或更低)。

    泛化。

    是指对相似事物的认知趋同,例如被一只黑寡妇蜘蛛咬过,你会对所有种类和大小的蜘蛛产生害怕反应。

    同样,给狗换一种铃铛声,狗一样会产生唾液分泌,当给花粉过敏的人闻塑料假花时,他同样会打喷嚏等等。

    泛化也指同一情绪传染给他人或是不同动物之间的传染。例如,当着其他猪、牛的面杀猪,不只是猪会产生恐惧,牛也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分化。

    是指通过学习,对相似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

    例如,当我们听到门铃声,不会认为有牛奶,同样,给狗听两种不同的铃铛声,但一种给食物另一种不给,狗也会学会分化,区别两种铃铛声音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但这种通过学习来区分不同事物的前提是能明显区别,实验性神经官能症就是当你无法区别两种细微差别的事物(刺激)而产生心理压力,造成行为失常、狂躁、暴力等行为。

    恶心。

    研究发现,动物有些生理和心理反应并不是都具有经典条件学习的过程,例如恶心,这种生理心理反应则完全是由遗传(先天)因素决定的。

    一个闻到榴莲味就恶心的人,不会对反复出现的其他刺激(实验时每次施放气味时也播放同样的铃声和彩灯)产生条件反射(单独播放不会产生恶心反射),只会对确实闻到榴莲味产生反应。

    恶心这种完全由先天刺激决定的反应,为什么不会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刺激建立关系呢?

    为什么食物这种反应会与其他刺激建立关系呢(并不是所有愉悦的事物才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对人电击实验,每次播放声音后三秒就会电击一次,多次电击后,当实验者听到声音后还没被电击时,会产生电击防护应激,也就是说,对电击产生了经典条件反射)?

    就目前研究来看,只能说这是由动物进化机制决定的,哪些会形成其他刺激关联的反应(具有学习性),哪些不会(不具学习性),还要深入研究。

    恶心好象只能与食物和气味建立反应,当你看到或闻到这个食物(事物)的时候恶心才会出现,而不会与其他刺激形成反应。

    例如癌症病人在化疗前都会进食保证身体营养,但化疗后会让病人产生恶心与痛苦,多次治疗后病人会产生厌食症,看到食物(注意,这里的食物仅仅是化疗前经常吃的,而不是所有的食物,当然严重的会将进食形成恶心反射)后就会恶心。

    而化疗过程却不会对病人产生恶心反应(注意,这里不是指化疗刺激消化系统产生的恶心),狼多次食用羊肉后中毒痛苦无比,将这只狼与羊关到一起时,狼会远离羊并避免看到羊,当羊的气味吹到狼这边时,狼开始剧烈恶心并呕吐。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行为学习的更高层次的反射,操作性条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主动行为,而不象经典条件反射中那些被动的生理上的行为(例如分泌唾液)。

    操作性行为是指生物体为影响环境做出的行为,例如你为了能更好的认知你周围的环境而努力思考学习,那么思考学习就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与其后果有很大关系,后果(奖励或惩罚)决定这种操作性行为是否会继续下去。

    注意,这里的奖励和惩罚并不仅仅是指即时得到的小的利益和损害,有的奖励和惩罚即刻得到,例如训练动物时采用的食物和鞭子,有的奖励和惩罚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看到,例如学习考试创作健身(实际上这些行为只要进行就会得到利益,只不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漫长而已)等。

    漫长的奖励和惩罚只有高等动物才能认知到(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并不等于行为,吸烟的危害就是因为太过漫长而被淡化,严格的考试就是因为要有太长时间的学习积累而被放弃,这是因为个体在行为前会进行得失比较,当认为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小,他们就会放弃改变行为,如何选择往往也决定了个体在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这也是个体多样性决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生物体认知范围内可以理解的奖励和惩罚才有效。

    例如,让一只狗连续翻一百个跟头,才给他食物,它是不会完成的,即使最后饿死也不会理解(经过训练的狗除外),但如果改变成每翻十个给一口食物的话,狗会十分积极的完成一百个跟头(渐进性十分重要,只要动物意识到它的行为尝试不断接近目标或是不断能得到收益,它就会行为下去,人类也是一样)。

    学习本质和进化一样,例如,在一只猫和食物之间放一个机关,猫只有打开机关才能得到食物,猫反复尝试不同的行为,实验发现,猫会对无效的行为放弃,对能取得前进的行为记忆并不断改进,这种学习就是淘汰无用(不适应)的行为,强化(选择)有用的行为过程。

    所有的学习都遵循这种进化模式,学习实质是适应性行为,和进化一样,为了生存和繁殖,所以学习也具有进化的特点。

    一是时间上的渐进性,学习必须要通过不断持续渐进才能完成,这种渐进十分重要,个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反馈来纠正错误,在相同环境下,错误越来越少,学习就进步了。

    二是环境适应性,学习的目的是生存和繁殖,人类包括生物,学习往往是被生存繁殖所迫,当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生存关系不大时,个体学习的动力基本丧失。

    例如,在同一班级的学生,那些学习不好的(智力正常)基本都认为学习没用,这种认知降低了学习(学校里的理论知识,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兴趣的内容学习)与生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学校里学习花费的时间和资源远大于自己获得的生存收益,他们厌恶学习,根本原因是觉得不值得。

    相反,如果个体认为(或是环境倒逼)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生存繁殖关系很大时,个体总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所以好的教育,首先要让个体认知到这种学习与其自身生存繁殖的关系,这种认知越强烈,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越强大。

    强化物。

    所有与个体生存繁殖有益的因素都是正强化(正面刺激),最强的强化物是那些直接关系生死的因素,例如食物、水、空气、安全(当我们缺少这些维持生命必须的事物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而在我们能轻意获得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对我们生存最关键的东西)。

    其次是间接关系生死的因素,如金钱、地位、健康、资源、时间(节约)。

    最后是那些有益于生存繁殖的因素,如表扬、微笑、尊敬、认同等。负强化。所有免除或减轻危险、痛苦、不适的因素都是负强化(消除刺激)。

    与正强化相同的是,负强化通过消除不利事物给个体生存和繁殖带来收益,例如当你被吵闹的声音干扰无法入睡,这时关掉声音源会让你有种解脱的愉悦感,当你在大雨中奔跑,看到前面有一个能避雨的凉亭,你跑进去后会有一种松口气的放松感,负强化的特点是,会让你的损害减少,从而产生与获得利益相同的感受,实质上还是进化机制决定的,生存和繁殖是第一要务。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