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八十一夜 学习(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记忆。

    记忆是人类进化保留下来的机制,记忆对生存和繁殖相当重要。

    但记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记忆是个体大脑回构(重建,大脑将编码碎片提取并对空白进行补缺)的认知,对于一些补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个体无法确定。

    补缺实质上是大脑自主完成的,是进化决定的,和视觉盲点补缺一样,补缺你根本意识不到。

    例如,让实验者辨认一元硬币的正面图案,指出哪个才是真实的,四个图案中的三个,只是对真实硬币的细微处进行改动。

    如果记忆不存在补缺,那么大脑很容易区别哪个是真实图案,哪些是修改图案,但实验者都无法百分百确定答案,因为他们记忆只是对图案关键处编码记忆了,其他部分都是大脑补缺形成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记忆就不能保证正确了,记忆这种只对关键部分编码储存对次要部分补缺的进化机制,是最优化生存繁殖的结果。

    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每天都有大量不同的信息需要记忆和储存,这些不但需要消耗时间和能量,还要占用我们有限的大脑空间。

    我们在保证不损害生存繁殖的记忆前提下,如何最优化编码存储才能发挥大脑最优机能,只有进化才能保证,因为我们已经证实,通过漫长进化而保留的机制,必定是生存繁殖最优的策略。

    但大脑却认为是真实可靠的,精神病人产生多重人格就是记忆弱点造成。

    记忆是对信息编码、存储和读取的处理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记忆并不一定是客观正确的,即使个体认为是正确的),其本质和计算机原理一样。

    人(包括动物)的记忆与计算机不同的是,记忆具有认知的特点(这是记忆最大的优点,是区别于其他存储系统的本质特点),是认知的基础。

    记忆运行机制。

    我们在了解记忆进化机制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理解其运行机制,一是编码,二是存储,三是提取。

    编码是大脑对外在信息有选择加工产生的(编码选取信息中的特点和整体,去除共性和细节),大脑可以对相同存储内容进行多次编码,每一次编码都是认知提升和记忆加深。

    二是存储,存储有时间区别,有的是即时存储,例如我们在街上随意一眼的记忆,可能转头就忘记了,而有的记忆我们通过集中注意力等消耗大量能量,会保持较长时间。

    三是提取,提取是人脑最有区别于计算机的机制,人脑提取机制能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充。无论是短暂记忆还是长期记忆,大脑都采用最小消耗达到满足生存繁殖各项需要,所以不同记忆阶段,大脑运行机制不同。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第一阶段,也就是一闪而过的感觉,这就好比给你看一张图片,就只观察一秒时间,让你回忆图片上的内容,这种记忆因为时间太短,大脑无法将关键信息都编码存储,记忆信息过少无法补缺,所以这种记忆主要用于快速排查、收集、分类等。

    排除掉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基本在大脑皮层上没有保存,这就好比计算机的内存或缓存,对于那些快速使用并很快排除的信息,根本不需要进入硬盘。

    这样一是处理速度快,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不进入硬盘进行读取操作,能量消耗小)。

    感觉记忆不只是视觉,人类所有感觉都存在感觉记忆,例如你听到一声细微的声响,在很短的时间内你会清晰的记得声音的特点,但过一会你的感觉就会减弱到消失。

    感觉记忆进化到现在,存在的意义是人类生存和繁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要长久保存重复使用,这是环境复杂多变造成的。

    很多信息只是在那一时间有用或存在,过后对于个体生存繁殖就没有意义或发生改变,这些信息如果还要进入大脑皮层长久记忆,不但增加个体负担,浪费时间精力,还会影响个体对关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从进化原则(原则是为了生存繁殖)看,感觉记忆正是为了处理这样的信息而进化到现在的。

    工作记忆。

    相比感觉记忆,工作记忆是对有用信息的进一步提炼和处理,是建立在感觉记忆基础上,同时连接更深层的长期记忆。

    因为我们在生存环境中随时都与大量信息交互(特别是现代社会),我们必须从中筛选出关系我们自身利益(损害)的内容,才能进一步处理,这种筛选机制我们也可看作是进化,不关生存繁殖的信息就被淘汰了。

    例如,我们不怎么关心马云今天吃了什么,但却关心儿子今天吃了什么,我们不在乎夏威夷今天天气怎么样,而是留意所在地天气是否晴朗,所有这些都是由个体生存繁殖决定的。

    工作记忆就是中间阶段,大脑整个记忆与环境作用最关键的环节,它连接感觉记忆和长期记忆。

    例如考试,读题就是感觉记忆在作用,个体将其中关键字提取形成工作记忆,对干扰项和无关内容进行排除,在解题过程中,工作记忆要调取长期记忆中存储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技巧、方法综合运用,大脑通过思考、逻辑分析、计算等得出答案和解决方法,然后大脑判断这个解决的题目是否重要,以后是否还会用到,选择是否进行长期记忆以备今后使用。

    人类通过这样不断积累,选择保留或遗忘,从而与我们生存繁殖高度一致。

    所以,工作记忆实质上是进化机制筛选器(长期记忆只是存储和调用,而不能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工作记忆正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而进化的),它决定了个体与环境交互漫长过程中,哪些进化保留,哪些淘汰遗忘。

    相对计算机,工作记忆就是CPU,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解决问题,记忆时间虽然比感觉记忆长,但远小于长期记忆而且记忆容量也有限(容量也小于感觉记忆)。

    例如开车打电话,你听到的电话号码转眼就忘记了,因为记忆容量有限,你的工作记忆很快被随后出现的大量关乎生存的信息覆盖(街上行人车辆,信号灯,其他电话内容等)而不擅长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个体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个体之间差别巨大的原因之一。

    个体解决问题,选择策略等都要长期记忆参与,有的人长期记忆不但量大面广,而且体系逻辑清楚,有的人长期记忆单一枯少,混乱陈旧。

    这些差别一是个体生存环境决定的,不同的环境必然造就不同的记忆和策略,二是由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的,个体学习最新的记忆方法和思考方式。

    例如记忆宫殿、分段形象记忆、网格记忆等科学方法,经过长期训练能达到惊人的记忆能力。

    记忆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习(会记忆和高效记忆是两个概念),因为记忆本身是抽象能力,无法通过视觉等感观感知,抽象的事物无法有效积累遗传,我们远古祖先进化之所以缓慢这是重要原因。

    随着人类语言、图像、文字等文化发展,抽象事物存在了具象化的可能,抽象知识之所以能积累传播下来,关键就是人类进化出了能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工具----文化。

    这也是人类发展速度为什么会逐渐加快的原因之一。人类学习区别其他动物,就是在抽象事物的学习(经典条件等认知学习都是建立在环境交互基础上,而抽象学习则是对环境事物本质概括,提炼规律,从而提高个体认知环境能力及适应改造环境能力)。

    高效记忆。

    我们的记忆还处在对形象事物及规律事物记忆高效,而对抽象及混乱事物上记忆很差。

    高效记忆就是充分利用大脑记忆特点和规律,形象化、规律化、分隔化等方法以最少的消耗记住较多的信息。

    程序性记忆,例如骑自行车、滑雪,弹琴等,这种记忆可以反复使用,并且几乎没有变化,熟练后大脑不用刻意思考细节和内容,只需要程序化就能应用的很好。

    陈述性记忆,一是情景记忆,根据复杂程度这种记忆需要少部分意识参与,例如回家路线选择、复述一篇文章,回忆某一情景等(昨天下午谁和我踢球了?)。二是语义记忆,这类记忆是对所有我们已知概念记忆的部分,我们想要认知、传播、总结、思考事物时,首先你必须要有这些事物的概念,这是我们人类更高级的记忆。

    记忆的生理基础。

    我们所有记忆都与大脑相关,大脑中某个部分受到损伤,对我们记忆及其他生存认知都是相当大的灾难。

    创伤性压力障碍,人在极大恐惧和刺激下可能在大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记忆,这个记忆随时随地都反复出现在大脑中,无法被时间淡忘和缓解,长期下去,个体心理和生理会产生极大损害。

    例如被强奸的女子无法忘却当时的感受,经历战争的老兵经常被残酷的杀戮场景惊醒无法入睡等。

    我们平时几乎不被意识注意到的感觉,实际上都是大脑处理的结果。

    例如,我们看到一朵红花这一感觉与大脑处理色觉的区域相关,如果这一部分损害,我们甚至都无法定义看到的颜色是什么,丧失颜色就是这么简单。

    记忆和认知相比人类其他活动,是相当耗费能量和精力的,尤其是高层次的学习、记忆。

    一是它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直接联系,中间存在多层次的传递和间隔,进化机制告诉我们,这样的事物我们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和认知,因为与我们生存繁殖基本没有关系。

    但这一部分高层次抽象认知和思考往往影响我们今后生存繁殖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科技水平逐渐发展,人类认知也从开始的形象学习进入到抽象学习阶段,并且这一特点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人工智能的发展,量子层级的客观规律都已经不是钻木取火、种植捕猎那么简单形象了,人类大脑和其他机制一样,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选择进化。

    我们的大脑还处在上百万年前祖先的运行机制,我们喜欢形象记忆,喜欢我们能感知能接触的事物,我们只对身边环境在意即使地球轨道变迁,十年后将生物灭绝,基因的自私性本身决定了其盲目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