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八十三夜 认知(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图式和脚本。

    认知发展与个体大脑中图式改变有关。

    图式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产生的记忆和认知(图式是个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单位,个体在与环境交互时总是将遇到的新情况新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比对,进而作出选择和判断,当新信息与图式有冲突时,个体会进行思考作出补充图式、改变图式或忽略等反馈机制)。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立的图式,图式越丰富越立体越全面,个体认知越理性。

    例如对于生活在海边和生活在草原的个体而言,“食物”这个图式,大脑得出结果完全不一样,海边的个体多是鱼虾海鲜,草原个体多是牛羊肉和谷物。

    除非必要(关系到生存繁殖),个体不喜欢与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人深入交流,因为他们之间的图式和脚本大部分都不相容。

    脚本是个体在生存活动中形成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事件图式,即预计事件可能、推断过程和结果),例如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个体见面打招呼有不同的方式(脚本),这是他们长期生存已经固化的习惯,是建立在图式基础上的预期和推断,即使图式相似,脚本不同的个体依然无法很好的交流和协作。

    典型的例子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其性方式脚本,性方式图式都基本类似,但具体到脚本则完全不一样了(调情、推进、体式、力度、节奏)。

    所以相同的(类似)图式,可以存在许多脚本。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给定你一个图式:“我提来的篮子里忘记带盐了”,在环境情景不明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很多脚本,可能是一家三口野餐时,打开装有食物的篮子发现没带盐,可能是刷墙的工人专门带的涂料来刷墙,盐放到涂料里可增加附着力,可能是要去泡盐水浴的人进门换衣时发现没带盐等等。

    同样,相同的图式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脚本,例如同样穿短裙,在阿拉伯会认为是耻辱,而在美国则是女人魅力的体现。

    肯尼亚马塞族人用往对方身上吐口水的方式打招呼,不仅如此,小孩出生时他们也要往小孩身上吐口水,并说一些坏话。

    他们相信只有说坏话,才能够养活这个小孩,当跟年龄比自己大的人握手之前,要先往手上吐口手以示对前辈的尊敬,而这些做法在其他种族看来那是极大的侮辱。

    印尼卡洛西人(Torajan),是印尼中部苏拉威西岛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葬礼非常特殊,在亲人死后,家人要与已故亲人同住几个月后再埋葬,而这在其他种族看来是对尸体不敬。

    所以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首先双方都能理解认知对方的图式和脚本,才能舒服的进行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个体要学习,学习是高效扩充图式和脚本的途径之一,从经济(资源)来看,学习所花费的资源时间是为个体以后更好的生存繁殖做的存款,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取出来使用以保障生存繁殖的投资行为。

    那些很少学习的个体,当环境发生变化,已有的资源无效时,生存繁殖会有很大的风险。

    其次,大脑在将新信息与已有的图式和脚本对比时,总是倾向于将两者协调一致,除非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差别(或是对生存繁殖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对于那些细小的差别和相似的内容,大脑会进行修补,达到一致。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处理方式在不影响生存繁殖的前提下最节约时间和能量,从祖先到我们目前来看,这种判断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随着我们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种机制的准确率有所下降,特别对于那些需要抽象思维的情况。

    魔术表演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在观看魔术表演时,将看到的情况与我们已有的图式进行比对,当发现手中的硬币消失时,图式告诉我们他的袖子里不可能放进硬币,或是硬币不可能变色、折断等,大脑自然就将这些情况与已有的图式一致,造成硬币变没了,在魔术揭密后才恍然大悟,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这种情景:明明我是正确的呀,怎么就错了呢?

    思考者的能力。

    好的思考者不仅掌握算法(理性)和启示(直觉)的有效思考策略,还要知道如何规避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时可能碰到的障碍。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逻辑思考而言,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的思考者还要有开放的想象能力以及全概率推理能力(例如停电的可能原因有房间保险跳闸了,区域电路维修,电路短路,施工电缆被挖断等)。

    算法是严谨的定量思考方式,通过方程、程序、计算、量化等得出需要精确的结果,我们在计算卫星轨道、财务报表、数学推论等都是这类,启示是从大方向从整体上让我们有不同的尝试(多角度、逆向、归总、细分等)。

    在确定方向正确后推进,会运用到算法来验证,当算法完成自己当前阶段任务后,再次回到尝试方向的环节,我们又要用启示来推断试验,启示好比多向基因变异,在通过环境检验后,在这一方向发展壮大。

    算法好比进化,让我们更精确的适合环境,预计未来可能的情况和存在的风险,当然启示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就好比基因变异永不停歇。

    心理(思维)定势是我们进化来的机制,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相同或相似的,我们可以反复用同一种方法和思路去完美解决问题,但对于那些我们不常遇到、情况发生变化的问题时,这些已有的定势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了。

    我们祖先进化了这么多年,这种定势机制保存下来就是因为它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尽管不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运用启示,可能会发现更节约资源时间的解决办法)。

    这种定势不需要花费大量资源和时间去思考验证,因为多余的思考验证可能浪费资源时间却根本无效或不如定势。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风险远比其可能产生的收益大的多,定势就这样进化下来了。但是,进化是被动的适应行为,人类当前生存环境变化远快于祖先,仅仅依靠进化机制保障生存繁殖已经不是很有效了(进化机制作用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现代人类必须要主动通过科学技术来寻找未来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思考者唤醒偏差、证实偏差、后视偏差、锚定偏差、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

    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依赖其自身的认知、概念、图式水平,还与环境、情绪、性格有关,研究发现,当个体存在一个适度的唤醒(解决问题时的注意力、情绪水平、环境背景)时解决问题能力最强,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高度紧张、危险环境、嘈杂背景都不利。

    证实偏差指我们总是关注那些能证实我们想法和行为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与之相抵触的事件,对于启示思考特别要注意这种偏差。

    后视偏差(事后诸葛)指个体总是以预判的思维评价刚刚(已经)发生的事件,例如我早就说了这小子肯定天天晚上学到半夜,这不拿了第一名,我就知道他是凶手,你看他那凶神恶煞的样子等,当我们知道结果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推断事件发生之前或当时的情况,而这种推断往往与事实逻辑没有任何关系,作为法庭上的法官及陪审团,特别要注意这种偏差。

    锚定偏差是指我们倾向于前面的事件(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忽视排在后面的事件(数字)产生的作用。例如9*8*7*6*5*3*1的答案和1*3*5*6*7*8*9是一样的,但我们第一判断9打头的乘式结果要大于1打头的。

    当然不是同一个人同时看这两个算式,傻子都知道一样,而是分批找不同的人分别看这两个算式给出直觉答案。

    对于谈判时特别要注意这点,对方会先给你一个相对低的价格,让你锚定,实际上这个价格只是合同的一个小项或是不含其他费用而已。

    以上这些偏差实际上都是进化保留下来的,在多数情况下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殖。

    代表性偏差指我们倾向于以一类群体(事物)的普遍印象来认知其中的某个个体(事物)。

    例如当你听到某人是大学老师时,尽管你没见本人,你脑海中已经有了他的基本图式,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谈吐不凡、知识渊博等,但实际上他可能已经退休多年,知识早就退化,大脑也不灵活了。

    依赖简单的归类判断会让我们忽略和低估不同个体的巨大差异和复杂性,是不成熟的表现,但进化机制保留下来是因为这种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正确,我们不用花费大量资源时间会分析会观察去实验就能在大概率上有一正确认知,当我们的生存繁殖损失大于收益,那么我们就不会去花费。

    易得性偏差指个体以自身经历认知事件(事物)发生概率的一种偏差,例如曾经被狗咬过的人(或是经常看到狗咬人的视频、新闻)看到狗时总会认为大概率会被这只狗咬,而对于从来没有被狗伤害过的人则不会有这种大概率认知。

    虽然以上这些偏差不会对我们自身造成生存繁殖危害,但对于他们所认知所作用的对象(个体)可能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大家的不正确认知会危及到对象个体的生存繁殖(众口铄金、冤假错案等)。

    天才的认知。

    真正创造出非凡创新的是广博的知识、高昂的积极性、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想象力而并非超人的才智。

    与其他思考者思维过程相比,爱因斯坦可能并没有那么天壤之别。

    他们总是有些共性的,那就是独立,天才总是给人不好相处或是难以沟通的感觉,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和你们交流,而是他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做他自己。

    其次是对某个问题具有强烈兴趣,天才的积极性来源于他们自身,外在奖励和金钱作用并不大,他们总是给人一种不善于生活的感觉,每天都神神叨叨,感觉和傻子一样,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在乎你的看法。

    愿意重建问题,天才总是将启示发挥到极致,他们在解决问题后或在过程中,总是在不断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各种可能,即使已经解决的问题也要换种方法再来一次。

    喜欢复杂,天才总是和自己较劲,挑战复杂也是一种存在的证明,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尖端难题往往都是他们证明自己的目标。

    需要刺激**流,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集合了群体的创造和想法,天才总是迫切需要与他们水平相当的人探讨认知和观点,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

    最后,智商与创造力完全不相关,高智商的人也有一生碌碌无为的,智障个体也会因为在某一领域极为突出而创造了新的方式和事物。在任何智商水平下,都存在创造力高的个体,也存在平淡无奇的个体,智商和创造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