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八十四夜 认知(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智能的测量。

    我们正确认知任何事物的前提是要从整体(全面)观察分析,这是科学认知必须要遵循的规律,整体才能保证全概率认知可能。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能否认知,而是科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能整体认知的高度,因为我们当前还有许多认知领域存在太多未知,我们观察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为了保证严谨,我们做出的结论也是以目前所科学认知范围内为前提,这是客观限制,不是我们主观在当前所能解决的。

    但如果因为我们主观上有意(或因个体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所限的无意)遗漏,不能在已有客观条件下做到整体认知,这就是错误(可以被认知及纠正的),因为这种错误我们是能够避免的。

    整体认知规律普遍适应我们生存的环境,例如,真正的朋友占我们交往的人多少比例?

    从整体看,朋友的扶持和忠诚在整个群体中呈现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处在分布的中间,也就是中性,这些人不会做太过出格的事情,也就是说与自己利益和损失相比,交换资源相当是他们做事的底线,当他的损失无法从你当前或未来得到补偿(损失大于收益),他们就会断开与你实质性的朋友交往(即使表面上还是所谓的朋友)。

    群体中小部分人处在两端,分别是真正的朋友和虚假的朋友,虚假的朋友就是我们常说的狐朋狗友,当你能给他们带来较大收益,他们基本没有付出损失时,他们的行为和举止和真正的朋友没有区别,但当他们无法从你身上得到收益或与他们付出相比,他们收益基本为零时会毅然断绝和你的任何联系。

    真正的朋友虽然少之又少,但进化论和相对论告诉我们,这类个体存在是有原因的,从进化机制上看,这些个体才是我们值得生死与共的朋友,其他个体只能是交易的伙伴罢了。

    还有,我们每天早上坐公交车上班总会有这种情况,那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等车可是公交公司的排车数量却这么少?

    每过来一辆塞的满满的,根本没法上去,但是当我们提前半小时就是另外一种情况,虽然等车人还是那么多,但第隔几分钟就能来一辆,车多人自然就分散了,我们还能上去有座位坐下睡个觉,那么这种情如何认知?

    还是那句话,从整体认知,我们从公交公司了解到,第天早晨106公交路共排车100次,分别从两个方向发车,公交公司规定,上班高峰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8点,在这一个小时内发车间隔不得短于五分钟,不得长于十分钟,司机们早早到位,喝茶等位。

    所以从7点开始,每五分钟就有一辆车从始发站出来,但是快到八点时,所剩的车辆不多了,间隔就控制在十分钟,这时上班的人并没有减少多少,这就造成在7点50你去坐车总是人满,但是7点20你去人就少的多。

    智能的测量也适用这个规律,虽然我们知道对于某项智能(智能的含义相当广泛,除了大脑思维认知部分外,还包括大脑控制的一切活动,运动智能、反应智能、听觉、视觉、味觉等都是)群体是符合正态分布,但由于我们科学技术和认知限制,我们还不可能完全精准定义和认知一个个体某项智能程度。

    所以,我们目前的测试智能方法也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某次测试结果就给个体打上绝对化的烙印,例如,个体因为文化、语言、理解差异,得出甚至无法得出结论,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是低能、智障。

    其次,研究发现,人类群体的许多属性都符合正态分布,例如身高、体重、脚掌尺寸、心率等,自然界大部分整体中个体都有这个规律,只有一小部分不完全遵循,这种情况实质上也符合了正态分布,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就是从这个规律中推导出来的。

    回到智能测量,我们知道,无论怎样演化,在同一时间段的环境下,群体中总会有智能低下的个体,同样也会有在这个领域独孤求败的天才,但他们只是群体的一小部分而已。

    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变异和进化,变异个体只占群体的一小部分,这些变异在某一特征下,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有利于生存繁殖,一个是不利于生存繁殖,这也很好的符合了正态分布。

    天才与智障。

    研究表明,天才(智商超过130)与智障(智商小于70)的比例都是2%(某一领域的平均值定为100,这也是正态分布的峰值,大部分人都在130-70内)。

    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所谓天才和智障要明确智能的领域(例如,跳远天才可能在逻辑思维方面是智障,科学创造天才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是智障)。

    产生智障的原因一是遗传(先天),二是环境(后天,相对遗传,环境的作用因素更多更复杂,除了自身努力外,还与个体不可控的培养、孤立、关心、漠视、资源水平、成长受限等有关)。

    智障只能减弱,无法完全治愈。

    天才,是另一个极端。

    研究表明,天才与学习有强烈的相关性(但与创新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具有天才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多少都存在些问题。

    虽然他们较一般的个体较大比例成为科学家、作家、专家,但与社会地位和财富并没有相关性(实验的1500例智商超过130的个体,没有一个能达到爱因斯坦、毕加索等成就)。

    研究发现,天才与创造没有明显联系,创造并不由智能决定,而与个体的持久动力、热情、努力、环境、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专业度等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创造发明是由该领域智能水平一般的个体完成的,而那些天才一生却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创造是由该领域智障实现的。

    正是因为以目前认知水平无法做到精确认知智能,所以心理学界对智能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智能是单一的因素,有的认为是由多种能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目前主要有斯皮尔曼的G因子,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斯腾伯格三元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而所有智能认知都是建立在具体的环境中来使用的,不同的环境,智能的侧重也不相同。

    根据生存法则,有些智能对物种生存繁殖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抽象智能、逻辑思维智能等,这些决定种群科技水平发展层次和深度,而创造则是在这些基础之上完成的。

    智能的文化定义。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某一领域的智能定义不一定相同,有的甚至相反。

    例如:美国学生为了探求真理和事实,可以不讲情面和辈分,直接提出质疑和反对,但这一行为在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看来是愚蠢和违背传统的,他们认为尊重长者是第一位的,无论你的目的如何。

    所以,智能在不同种群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判别标准,这种多样性随时间在不断变化和融合,这种现象实质是进化机制决定的。

    当持有不适合环境的行为和定义的个体不断被打击和教育,生存和繁殖受到压制,为了生存他们会做出改变,以更好的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但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智能定义去挑战已有的定义,与基因变异一样,这种变化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才是永恒。

    不同群体的智商差异。

    智商是智能的一种,美国黑人比白人普遍智商低15个点,同时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智商也较低,虽然大多数专家认为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智能(包括智商),但他们对不同种族和不同社会群体智商差异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个体智能和群体智能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现代心理学家已经承认,个体智能受到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群体智能却不这样,群体智能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因为从统计概率上看,样本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人类群体遗传智能的正态分布图几乎没有太大差异,所以从整个群体角度看,遗传是个常数。

    正是因为不同种族和群体生存的环境、文化、信仰、教育、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巨大差异,造成整个群体在某个领域智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我们有实例证明,群体在看待智能标准上存在多大的差异,正是这种群体认知的局限性产生了许多可笑甚至愚蠢的行为。

    《1924移民限制法案》确立了智能低下的种族不得申请美国移民,包括犹太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他们的调查测试样本中,这些种族的人因为不懂英语以及美国文化和理解差异,而被统计认定是智商低下,如此可笑的结论在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堪一击,这些名单种族中产生了多少天才和诺贝尔奖得主的事实,能把美国国会的脸打成三尺厚。

    遗传的影响。

    研究发现,从刚出生就被领养的孩子智商调查,这些孩子的智商水平与亲生父母智商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与其领养父母智商不存在这种关系。

    其次,对同卵双胞胎的智商相关性与异卵、亲、堂、表兄弟姐妹比较,同卵的相关性强于其他亲生关系(同卵相关度达到了0.86,而堂表兄弟姐妹只有0.16),这再次证明了遗传对智商存在影响。

    但遗传作用与环境作用哪个占比更多并不存在固定结论,因为个体智能发展影响因素众多,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和计量,这好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例如即使同卵双脃胎,他们生活环境如此相似,他们的心理环境也不会一样,因为作为个体,他们是完全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从生存繁殖角度看,他们甚至是竞争的对手,当他们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存在差异时,在很多领域他们的智能就产生背离。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相对复杂,例如,同父异母的孩子共同生活,他们的智商水平存在相似性。

    其次,普遍研究对个体早期生存环境加以刺激和丰富,个体的智能发展要比那些早期环境单一的个体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兴趣。

    普遍研究从小受到关注和关爱的个体智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个体,普遍研究受到全面教育的个体智能水平高于没有受过教育的个体。

    遗传率。

    指群体中的个体能够被归因为遗传差异导致的某种特质的变异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能对属于同一群体(文化)、拥有相同环境的个体谈论遗传差异,因为不同环境不同群体中的个体不存在可比性(智能定义不相同,有的可能相同,但总有差异)。

    例如,在一个大家庭中的孩子(特别是那些都是从不同家庭领养的孩子,或是收养所中的孩子),他们在几乎相同的环境和群体中生活,这时因为环境造成的差异几乎没有(他们都能得到基本没有差异的环境待遇),这时他们之间智能差异就可认为主要是遗传原因造成。

    当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良好环境和美满家庭中,我们认为智能的遗传率高(每个个体智能都能得到接近其遗传上限的成长,你会发现,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各有所长,相对某一特定领域,例如数学、逻辑思维智能,他们差异相当明显,即使他们受到相同的教育,因为智能遗传在起作用)。

    而在不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关心、不关爱、被忽略,只是维持基本生存),他们智能遗传率低,智能差异很小(贫瘠的环境虽然一样,但所有孩子都没有得到良好的刺激,智能从小几乎就停滞不前,即使父母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他的优势领域相对其他孩子而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遗传率低从本质上是环境压制了智能发展,即使你的上限是天才水平,对于常人而言,你们的下限没有什么区别)。

    从遗传率我们能够看到,环境对智能遗传有着强大的影响,遗传和环境都对智能有影响,但遗传影响必须是以良好的环境为前提。

    这个结论被多项实验证实,通过足够样本的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收养研究(家庭中收养有黑人和白人孩子),孩子们在青春期的智能进行测试,结论是黑人和白人孩子不存在差异,智能水平接近养父母。

    研究证明,只有在相同环境和群体中,我们才能看到遗传的影响,但是太多的人都将不同的环境(关爱、营养、引导、教育)差异归结到遗传上。

    例如虎父无犬子,虎父有犬子的例子远多于虎父无犬子。

    环境压制智能发展的作用远超出我们想象,而且环境压制作用与个体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怀孕中的胚胎受到环境影响十分巨大,而成年的个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但与婴儿相比不值一提。

    环境影响对智能测试也存在巨大影响,主考的种族倾向、态度、测试所采用的文字、文化基础,测试前对被测试者的暗示和结论,测试环境的压力等都对结果有巨大影响。

    思维和智能当前研究现状。

    前面已经分析过,创造实际上和智能没有必然联系,同样专家也并不是在他的领域完全超越常人,简单的说,唯熟练尔,专家 只是比新手熟练罢了。

    大量研究证实,专家在思维方式和能力上与大多数人没有大的差别,他们遵循的逻辑和规则一样,那么专家为什么在他的领域比常人更有优势呢?

    因为专家在这个领域的认知以及处理问题的数量远超常人。

    当一个新手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专家看来就是小儿科,这些差距不是他们思维能力,而是他们的熟练程度。

    例如,当给象棋大师一个在比赛中从来不可能出现的棋谱时,他还原的程度与新手没有什么显著区别,但当这个棋谱在比赛中经常出现过,大师的还原速度和精准远超新手。

    这也证实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和诺贝尔得主都不是出自专家这个群体。但我们也要认知到,专家的确有他的优势,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专家,他们都是经历了至少10年的知识积累和认知实践才达成的,如此长期的奋斗和努力是一般人无法在他领域能够抗衡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