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131夜 想多活几年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关于预期寿命的最新结论来自挪威,主持这项研究的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研究员乔纳斯?米内特?金在研究所官网的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看到结果之后的惊讶。

    因为他们发现收入最高的前1%的人,预期寿命可以比收入最低的后1%的人整体上多将近10岁,其中最富有的女性比收入最低的女性多8.4岁,男性则多出13.8岁。而这一切发生在全球知名高福利国家挪威,在那里,公共卫生保健系统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而非个人负担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从全世界来看也很出色。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孤例。三年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就发表过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情况。美国前1%高收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收入最低的1%的人多10.1岁,男性的差距则达到14.6岁。

    两相对比,不仅主要结论一致,连趋势也一致。科学家发现,从2000年代到2010年代,这种与收入高低相关联的预期寿命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收入越高的人很可能活得更久,虽然真相有些残酷,但并不是玩笑。挪威的最新研究记录了2005至2015年间该国三百多万40岁以上人口的情况,而该国人口一共只有500万左右,所以基本可以代表全国情况。个人收入信息来自税务登记系统,那些收入为0,甚至是负数的人因此被排除在外,因为他们的收入情况难以评估。死因数据来自死因登记系统。

    对于这一结论,一些人可能容易联想起近年来在网上时常出现的一些收入较高的人因忙于事业,以至牺牲健康,过早去世等新闻,潜意识里觉得收入高的人才死得早。但这种认知可能存在明显偏差,因为,名人或知名公司员工的过早去世本来就容易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过早去世并不是没有发生,只不过没有人在乎而已。

    影响寿命的因素

    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给出具体的因果机制。但从影响寿命的因素看,疾病通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的基因差异外,后天的收入可能会影响生活环境、饮食、医疗保健水平,以及其他生活习惯等等,进而间接与寿命产生联系。

    挪威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这两大类慢性病是造成寿命差距的重要原因,对于四十多岁的人来说,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精神障碍,自杀是两个更显著致死因素,对于年龄更大的人来说,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痴呆也很显著。其他一些造成寿命差距的死因还包括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等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低收入人群中,吸烟行为在造成寿命差距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肺癌等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一个风险因素。

    当把时间轴拉开时就会看到,低收入者的癌症死亡率在十年间基本没变,每10万人中,因此而死的男性为35人,女性为22人,但高收入者癌症死亡率则显著下降,从原本就偏低的位置继续下降,每10万人中,因癌症而死的男性从26人降至22人,女性则从18人降至15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两个群体虽然都有降低,但低收入男性群体每10万人的死亡数从51降至36,高收入男性则从35降至20。

    对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群的分析甚至发生戏剧性反转,2005年时,高龄高收入群体的死亡率更高,但2015年,则反了过来,变得更低。

    虽然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但从死亡率来看,高收入群体很可能从社会发展、医疗进步等进程中受益更多。反映在预期寿命上,高收入男性增加了3.1岁,低收入男性只增加了0.9岁,高收入女性增加了3.2岁,低收入女性甚至减少了0.4岁。当然,反映在整体数据上,人们的预期寿命还是增长了。

    除了疾病情况,低收入群体更可能是独居的,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退休金。特别是退休金,当把没有退休金的人排除之后,预期寿命有了显著得上扬。

    说到底,除了自杀和交通事故,疾病和死亡通常是年老时才更常面对的事情,60岁再往上时的生活状态,对生命质量差距的影响更显著。要想扭转这种不平等,除了持续性地使整个社会收入分配更公平外,通过公共政策对低收入群体赋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点从挪威比美国更小的预期寿命差距可以看出一二。

    收入高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收入高的人总体上呈现出活得久的特征,但正如人们生活中看到的,这并不绝对。因为收入并不能直接对预期寿命产生作用,中间还有别的影响因素。

    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地域。挪威的面积并不大,所以只能发现首都奥斯陆聚集了更多的高收入人群。从美国的调查中就能看到,在收入影响寿命的问题上,不同地域的差距可以非常大。

    比如美国的数据显示,即便都是低收入群体,但生活在纽约、旧金山的低收入人群,预期寿命比别的一些城市显著高。纽约、旧金山这类城市的特点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集中,政府财政支出水平也更高。

    从逻辑推理来看,预期寿命更高的地方应该是医疗条件更好,环境空气更好的地方,但美国的数据并不能验证这些假设。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

    2018年,《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曾预测过全球预期寿命走向,一个地方人的预期寿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是正相关的。那些预期寿命较低的国家基本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当时还预计,2040年,西班牙将成为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达到85.8岁。西班牙能逆袭超过日本,所依据的数据就包括该国中风导致的死亡下降得超乎预期,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在2005年至2015年间减少了43.8%。

    这些显示,即便一个地方的人收入会有高有低,但不同地方在医疗保健、生活环境等方面本身已经存在差距。而对于美国和挪威调查所发现情况,虽然目前没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作为对比,但通常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只会更大,整体的医疗保障条件和环境更差,预期寿命的差距也会更大。

    当然,除了地域差异,个人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果一个人平时比较注意健康饮食和锻炼,对健康显然是有积极作用的。至于“收入高,活得久”这一社会现象,如果一个国家确实如此,还是得由政府从社会政策层面寻求解决之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