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143夜 便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便秘:今天,你拉了吗?

    便秘就是……一直在期待着那啥,但它就是不出现……好不容易来了吧,还要费上好大的力气,结果就这么一丁点……所谓千呼万唤屎出来。

    要确定自己是不是便秘圈中的一员,你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两条:

    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排出的便便有1/4以上的质地都非常硬,排出来的经常都是驴屎蛋(……就像这样),排便的时候经常要费老大的劲儿,经常要靠辅助办法(开塞露或是民间偏方)才能排便,拉完总觉得意犹未尽。

    便秘往往是肠道神经和肌肉团队配合不再紧密而导致的。

    多数便秘的情况下,消化还是以正常速度进行的,直到到了大肠的最后一段,神经和肌肉才开始出现意见分歧,在要不要把便便马上排出去的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判断是否便秘的最好标准不是上厕所的频率,而是上厕所有多困难。

    坐在马桶上的时间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如果这段时间总是让你觉得崩溃,那就有问题了。

    便秘的等级和成因有很多种,旅行的时候最容易便秘,生病或者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容易便秘,最糟糕的就是长期习惯性便秘了。

    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体会过旅途中的便秘,尤其是前几天,总也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但是所有原因的背后都藏了一条真理:肠道是个有强烈习惯依赖症的家伙。

    肠神经会记下我们爱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每天做多少运动、喝多少水,我们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厕所。如果一切如它所料,它干起活来就会精神抖擞,认真监督肠道肌肉完成工作。

    我们出门旅行之前总是会考虑周全,钥匙要带着,厨房里的炉灶要关好,为了打发时间书要带一本,为了耳朵享受高保真音效的耳机也要带着。

    我们想到了方方面面,却忘了一样:肠子就想中规中矩地在家待着,但是我们硬生生地把它带出了门。到了外面混乱的世界,大脑觉得新鲜刺激,可是肠子却觉得被背叛了。

    旅途中我们吃着飞机上难以下咽的航空餐、超市买的小面包或者是一堆以前见都没见过的食材调料。本该午餐的时间里我们却被堵在路上或者排着长队等着买票。另外水也不敢多喝,不然找厕所太不方便,飞机里、空调车里的干燥空气还火上浇油地让本来就缺水的身体更加干燥。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最厉害的还有昼夜颠倒的时差问题。

    肠神经注意到了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况,它们有点晕了:这是怎么个情况?

    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吧。就算在如此混乱的一天里,肠道还是坚持完成了工作,向我们发出了去厕所的信号,但是因为我们在路上一时不方便去厕所,所以便硬生生地忽视了它的信号,把便便堵在门口。而经常所谓的“一时不方便”,你不如就坦白承认了吧,其实根本就是因为你是“不是我家厕所不能忍星人”。

    此星球的人不是自己家的厕所一般都不太能坐得下去。最恐怖的是公共厕所,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才能进去,进去了以后先要花若干时间用厕纸把马桶圈一层一层地垫起来,就这样坐下去的时候基本上还要动用“水上漂”的轻功,坚决不能坐实。要是再硌硬点的连这个都不行。对于此星球的居民来说,旅游简直就是对肠子的惩罚,请你们在旅途中务必找一个你家厕所的代替品,让肠子安静舒心地干完大事。

    对于轻度便秘患者(时间不长、程度不重),我在这里教你们三招,让你的肠子克服心理障碍、重现活力。

    1.多吃膳食纤维,它能按摩肠壁,帮助增加肠胃蠕动。膳食纤维在小肠里不会被消化掉,它们抵达大肠后会四处敲门(肠壁)拜访,通知各位:“爷来了,放爷出去。”效果最好的是洋车前子壳(Plantago ovata)和李子(当然是李子好吃多了)。

    这两种食物不仅富含粗纤维,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可以帮助肠道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使得便便湿润柔软有弹性,一般坚持食用两三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所以你可以在旅行前一天或者第一天开始吃一些洋车前子壳或者李子,当然这也要看你自己的作息习惯和行程安排。要是你的行李箱里面放不下李子了,不如去趟药店买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粗纤维片剂或者粉剂。30克的粗纤维听上去只有一点点,但作为一天的量已经足够帮你消化啦。

    要是你对膳食纤维的知识很感兴趣,那我还可以再补充讲一点干货哦:

    非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虽然可以让肠子蠕动得风生水起,但是也比较容易引发肚子疼;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虽然没法提供十足动力,但是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得更好,让便便更柔软。

    那么去哪里找比例适中的膳食纤维呢?大自然的设计往往就是最精妙和周到的:果蔬的外皮通常都含大量的非水溶性纤维,而果肉却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

    光吃膳食纤维不多喝水也没用。如果水分不够,那这些纤维也就是硬邦邦的一团,只有水分充足它们才能膨胀成一个有弹性的啫喱球。这样在飞机上享受电影的时候,肠道肌肉才有东西玩—— 可以踢啫喱球嘛。

    2.多喝水。如果便便已经够柔软了,喝再多的水便便也不会变得更软(拉肚子的别来凑热闹)。但是便便已经很硬,还不多喝水,那就会变得更硬!因为大肠会从便便中抽取水分来补充给身体。小朋友发高烧的时候会蒸发掉体内很多的水分,以至于吃下去的东西一直卡在肠道里。坐远途飞机也会造成一样的困扰,因为机舱内干燥的空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吸走我们体内的水分,你肯定知道坐在飞机里鼻子有多干。在这种情况下,强烈建议你多喝水,一定要比平时喝得多得多,这样才能把流失的水分补回来。

    3.不要憋大便。有便意的时候就一定要去上,尤其是到了你平时上厕所的那个点,就更不能憋了,因为这是你和肠子之间定的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平时你是每天早上上厕所,旅行的时候肠子给你按点发来了信号,你却完全无视、硬是憋着,这就算破坏规矩了。肠子想按规矩办事,你不干,本来肠神经和肌肉配合起来要把便便运出去的,现在只能再往回运,等待下次机会。一来二去,到了这个点不把便便往外运而是往回运就变成了新规矩,要把规矩再改回来就费事了。雪上加霜的是,便便在等待区的时候,肠子还会回收些水分走,所以等待的时间越长便便就越硬,你上厕所就变得越艰巨。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你,连续憋便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便秘。所以你下次出门到了想上厕所的时候,还是忘了你“不是我家厕所不能忍星人”的身份吧,深吸两口气豁出去,上完就完了。

    4.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和它们最喜爱的食物(能帮助它们在大肠里繁殖)能为疲倦的肠子注入新的活力。要想了解更多相关情况,可以咨询药房或者继续读这本书哦。

    5.多散散步?不一定管用 。如果你的运动量突然比平时少了很多,肠道会变得倦怠缓慢,没错,这个逻辑还是对的。但如果你的运动量跟平时差不多,那多散一圈步也没什么大用。研究表明,只有高强度的运动才能对肠道蠕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汗流浃背,只是为了上厕所的话,就不必强迫自己出去走一圈了。

    实在不行,来点泻药

    用了泻药那就是要见真金白银的!即使再懒的肠子也要把能倒的全都倒出来!

    泻药就是我刚才说的法宝,可用人选有旅行型便秘者、消化缓慢型便秘者、顽固不化的“不是我家厕所不能忍星人”和痔疮患者。泻药的种类繁多,作用方式也不相同,现在我就来详细说一说。

    高渗性泻药

    用高渗性泻药排出的便便形状、硬度都不错,它利用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如果某一区域水中的盐、糖等离子的含量高于另一区域,那另一区域的水就会渗透进这一区域,直到两边离子浓度变得差不多。运用这个原理可以使蔫了的蔬菜叶重新变得水灵,只要把它浸在水里半小时,捞出来的时候就又变得新鲜爽脆了。这是因为蔬菜叶中含有的盐分、糖分等要远远高于碗中的水,所以碗中的水会源源不断地钻进蔬菜叶里。

    高渗性泻药里含有某些特定的盐类、糖类或者其他的小分子链,它们不会被吸收,可以直抵大肠。而体内的水分会因为它们渗透进肠腔,便便因此而变得湿润柔软。但是物极必反,过量服用就会导致肠腔内水分太多,结果就是拉肚子。

    市面上有各种种类的高渗性泻药,你可以按喜好、需求选择盐类、糖类或者其他小分子类的“吸水剂”。盐类,比如硫酸钠,可归于猛药类,用起来比较粗暴。它会导致突然排便,而且经常服用的话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

    滑润性泻药

    滑润性泻药简直就是帮便便做滑翔伞运动——滑过肠道、飞跃进马桶。凡士林的发明者罗伯特·切瑟布罗(Robert Chesebrough)每天都会坚持吞下一勺凡士林。凡士林应该和其他很多含有油脂的口服通便剂原理一样——那些消化不掉的多余的油脂可以将便便包裹住,使排便更通畅。让我吃惊的是,罗伯特最后活到了96岁,这件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像他这样每天都吃这么多便便润滑剂,居然没有得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因为脂溶性维生素也会溶在油脂里被一并排出,如果经常或者长期服用油脂性润滑剂的话,很难能吸收到脂溶性维生素,长久下去会造成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甚至会因此得病。

    凡士林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滑润性泻药(而且也不应该服用)。这类泻药里最常用的是液体石蜡,但它也非长久之计。对于痔疮或者肛门手术患者,液体石蜡倒是个不错的过渡性方案,润滑的便便可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感,减小对伤口的伤害。其实,药店里卖的膳食纤维也很管用,它可以在肠道里形成柔软的凝胶,排便的时候也不会有刺激性,而且比油脂类的滑润性泻药更加温和无害。

    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如果肠神经属于非常悠闲慵懒的类型,那么选这款泻药就对了,它是能帮肠神经打起精神来的一剂猛药。要知道你是不是有个懒汉肠,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来判断。其中有一个测试是吞下一些医用小球,然后医生会用一个X光仪跟踪拍摄它们穿过肠道的整个过程。要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的小球还是没有乖乖地到肛门处集合,而是分散在四处,那么你就是刺激性泻药标准用户群了。

    刺激性泻药可以附着在一些肠壁神经受体上,通过它们向肠道发出指令:不要再从肠道里回收水分了,快从肠道外把水运进来;肌肉,快动一动!

    许多医生在开泻药的时候,都会忘记向你解释什么叫作“三日定律”。

    其实解释起来费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会很有帮助:大肠可以分为3段,一段上升的升结肠、一段平行的横结肠和一段下降的降结肠。

    上厕所的时候一般被排空的只有降结肠段,到了第二天它会重新被填满,然后新的一轮清空和填满就又开始了。强力泻药可以把整个三段大肠都清空,而直到把大肠再装满,差不多要花上三天的时间。

    要是不清楚“三日定律”的话,可能会造成无谓的紧张:“怎么会一直都没有便意?这都第三天了!”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又抓起一把泻药扔进了嘴里……这根本就是个死循环嘛。

    现在我再强调一遍哦,在用泻药清空了肠子之后,很可能之后的两天都不会想去上厕所,从第三天起才有便意。就算你是慢性便秘患者,在服用过一次药剂后也要至少隔上两天才能再次服用。

    我们人类对自己极其复杂的大脑备感骄傲。我们能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能思考哲学,能研究物理,能探讨宗教,大脑这些炫目的才能可以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行动。大脑的才华满溢让我们把它推上了高高在上的圣坛,突然之间,我们把生活的一切经历全部挂钩在了大脑上——舒适、喜悦、满意,这些全都是大脑的好;惊慌、恐惧、抑郁,这些也全是大脑的错。确实,研究哲理或者物理也就只能靠大脑,但是作为一个人,“人”代表的含义可不仅仅只是有大脑。

    最能说明这点的就是我们的肠道。对,就是这个让你只能联想到臭屁和便便的器官引发了当今科学界新的思考:

    也许大脑并不是一人独尊地在领导着我们的身体。

    肠道不仅拥有数不胜数的神经,而且它还拥有很多种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的特殊神经。

    肠道配备了各式各样的化学信息素、神经绝缘物质和不同的神经传导方式——如此齐全、复杂的装备,人体里唯一可以与之媲美的就只有大脑了。所以肠道的神经网络系统也被称为“肠脑”,或者“第二脑”。

    想想看,如果肠道真的只是负责运运食物、打打嗝、放放屁,那身体花这么大心思在这里配了一个这么庞大精良的神经系统,岂不是纯属吃饱了没事干?所以,这背后一定另有玄机。

    对于现代研究中慢慢得以发现的一些结论,其实早在远古时代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了:英文里的“直觉”一词直接翻译过来根本就是“肠子的感觉”,而很多描述感受的成语或者俚语也都和肚子有关。

    我们害怕时会吓得“屁滚尿流”,我们委屈时会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如果伤心了会“肝肠寸断”,如果担心谁就会“牵肠挂肚”,如果讨厌谁就会觉得“令人作呕”,如果觉得不放心就会“满腹狐疑”……

    可以说,人的七情六欲都是脑袋和肚子一起组成的,这可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越来越多地在实验室得到了证明。

    肠子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科学家要对感觉进行研究,就必须首先找到一个可以测量的点。他们会给自杀倾向的严重程度打分,给恋爱中的人测量激素水平,或者给受恐惧折磨的人不同的药片测试效果。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测试听上去也太不浪漫了。这算什么呀,在法兰克福还有一个科学家专门让他的助理一边用牙刷在测试对象的生殖器上挠痒痒,一边对他进行全面的脑部扫描呢。

    只有通过诸如此类的实验,科学家才能了解身体每个部位对应的脑区域。每一个新的认知都可以帮助科学家把大脑地图画得更完整一些。

    比如现在我们就已经知道,生殖器发射的信号抵达的大脑区域在头顶下方的位置;恐惧产生于大脑的正里面,差不多两耳连线中间的位置;负责组织语言的区域位于太阳穴上侧;道德感来自额头后方;等。

    肠道发出的信号可能会抵达大脑很多不同的区域,但不是全部。比如它们绝不会抵达位于后脑勺的视觉皮层,要不然我们就能看到肠道里发生的各种事了。

    但是它们可能会到达的区域有岛叶、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体或者前扣带皮层。现在我要不顾神经学家的反对,用“人话”把刚才列举的区域再说一遍,它们分别是负责自我感知、感情处理、道德感、恐惧感、记忆和积极性的区域。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的道德感是由肠道决定的,但是肠道确实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影响。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影响到、影响力有多大、怎么个影响法,这些都只能在实验室里一点一点摸索咯。

    “游泳的小白鼠”算是研究激励及抑郁症的实验里最让我感动的一个了。

    实验的时候,一只小白鼠被放进水池里,水池的水很深,它没法够到底,要是想上岸它就得不停地划水。通过这个实验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了游上岸小白鼠究竟愿意坚持多久?

    这个问题其实也触及了生活里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到底打算出多大力、到底能为此努力多久?这样东西可以是个具体的目标,比如说水池的边缘或者是大学毕业证,也可以是个抽象的目标,比如说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抑郁倾向的小白鼠坚持的时间都不长,总是还没扑腾两下就放弃了。

    相比起激励作用的脉冲信号,起阻碍作用的信号似乎更容易传送到这些小白鼠的大脑里,此外它们对压力的反应也更强烈。

    一般来说,这类小白鼠都很适合拿来试验新的抗抑郁药,如果它们服用以后游的时间变久了,那说明这个药应该还是有一定效用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