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146夜 菌群演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们出生前还在妈妈的**里的时候,是完全无菌的。除了和妈妈的互动,9个月以来我们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摄取的是妈妈已经消化过了的食物,我们呼吸的氧气妈妈也提前过滤过了。妈妈通过血液把这些食物和氧气传送给我们,而她的血液已经经过了免疫系统的杀菌消毒。我们被羊膜包裹着,外面又套着肌肉发达的**,**颈又被牢牢密封着。我们就像在一个层层包裹的保险箱里,这里没有寄生虫,没有病毒,没有细菌,没有真菌,更不要说会有第二个人能碰到我们。我们比消毒过的手术台还要干净。

    这辈子我们再也不会有像在**里的时间,那样被保护着,但也是那样的孤独。一旦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会立刻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众生中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大一点的生物都会有至少一种小生物去陪伴它、帮助它,作为回报,这个小生物可以寄居在它身上。

    一旦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也会自动遵守这个规律,因为我们的身体结构就是这样设计好了的。

    我们的细胞表面很适合细菌依附,它们就这样依附着我们,千百年来和我们一起共同进化。一旦保护膜不再密封,哪怕只开了个小口,细菌就立刻浩浩荡荡迁居过来了。

    我们刚才还是100%由人类细胞组成的,一瞬间就会被数不清的微生物占领,以至于最后我们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里,只有10%是人类细胞,而剩下的90%都是其他各种微生物的细胞。因为人类的细胞比这些小寄居客的细胞要大太多了,所以我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完全被占领了。在我们第一次看到妈妈温柔的眼神之前,妈妈**里的细菌们已经过来和我们一一打过招呼了。首先打招呼的是**里的保护菌,它们是这块圣地的守卫者。它们通过制造酸性物质将其他细菌全部驱赶干净,以确保通向**的圣路每向前走一步都更洁净。

    连鼻孔里的菌群都有差不多900种,产道里的却寥寥无几。这里的菌群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只有那些有益的细菌才能留下来,围成一个细菌守护圈保卫着小宝贝。这些细菌卫士里有一半以上都是同一个品种——乳杆菌。它们喜好生产乳酸,想要通过这关的自然必须得要抵挡得住酸性环境。

    好了,手术室里接生的准备一切就绪,就等着小婴儿的到来。而小婴儿在隆重登场前还要做最后一个决定,就是头到底要朝着什么方向,其实也只有两个选择啦——朝自己的屁股看或者不朝屁股看。之后就是和妈妈长时间亲密的皮肤接触,然后降到了一个戴橡胶手套的手上,最后被一块布随便包裹了起来。

    就在上述登场的过程中,细菌的一代移民已经成功迁居到我们体表和体内,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妈妈**和肠子里的菌群,其次就是些皮肤菌群,再次就是混迹在医院里的各种微生物。这个搭配其实还不错,乳杆菌用乳酸来保护我们免受坏人的入侵,其他的微生物就正好用来训练一下免疫系统,或者帮助我们分解母乳里消化不了的东西。

    这些细菌中的好大一部分只需要用20来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我们人类花20多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制造下一代。当第一代移民欣慰地看见曾曾曾曾孙从它眼前游过时,我们才在妈妈的怀抱里躺了不到2个小时。

    尽管细菌数量以这种疾速的方式增长着,但直到肠道里面的菌群列国志最终成型,差不多还要3年的时间。

    在此之前,我们的肚子里一直都是混战的状态,群雄争霸,权力更迭。有的细菌进来后迅速扩张蔓延但又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些来了以后会陪伴我们终生。

    至于谁会进到肚子里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亲亲妈妈,咬咬椅子腿,用脸擦干净了整个汽车玻璃窗,给邻居家的狗一个湿漉漉的热吻……我们天真烂漫到处玩耍时,各种细菌大摇大摆地进入我们的体内,很快就建造好了它们的帝国。

    至于这个帝国能存在多久,那就各有天命了;至于这个帝国留下的影响是好是坏,那也是听天由命了。我们用嘴开启了它们的命运,用屎记录了它们的辉煌和血泪。但其实这个命运不仅是它们的,也同样影响着我们。这是一场和很多陌生人的游戏。

    在列强争霸、慢慢形成终极帝国版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各种外力相助,妈妈是其中最大的后援团。不管我们在车窗玻璃上舔了多少次,只要经常亲亲妈妈,就可以被妈妈身上的菌群保护起来。

    此外,妈妈通过母乳也可以把某些特定的肠道菌群传给我们,双歧杆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双歧杆菌早早地就定居在我们身体里,并在免疫系统或者代谢系统形成的过程中助我们一臂之力。如果小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年里缺乏双歧杆菌的话,他长大以后变胖子的概率会比其他人要高很多哦。

    在这么多各式各样的细菌里,有好的也有没那么好的。母乳喂养可以均衡改善小婴儿的肠道菌群,比如母乳喂养的小朋友日后对谷蛋白过敏的风险会低很多。

    第一批进驻的肠道菌群会为后来的菌群做好入驻的准备,它们会清除肠道里的氧气,只有在无氧的情况下,肠道的标准居民才能安心入住。

    母乳喂养的好处真的很多,如果妈妈奶水充足的话,那在宝宝的营养均衡这件事上你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了。母乳就是宝宝饮食的天然圣品,再完美不过了。母乳可以轻松满足小婴儿所有的营养需求,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把妈妈的免疫系统代传一点给小宝宝。而这些抗体可以帮助捕获小宝宝体内的有害细菌(比如亲邻居家小狗时吞下去的)。

    断奶后小宝宝的饮食结构突然完全改变,这就引爆了菌群世界的第一次大革命。幸亏大自然想得周到,第一批细菌居民除了喜欢母乳以外,也还是能处理些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的,所以小宝宝不喝母乳改吃米糊了,它们也还是能应付得过来。

    但如果马上给小宝宝吃的是一盆豌豆糊,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这种复杂的蔬菜单靠小宝宝自己的菌群是搞不定的,必须有新的菌群迁居进来帮忙才行,而这些细菌会根据小宝宝的饮食需求配置出相应的技能。非洲小朋友体内的菌群就自备了专门分解粗纤维植物的类别,而欧洲小朋友体内的这类菌群就没有这么能干,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的,他们吃的都是已经打得很烂了的糊糊外加一些肉糜,花拳绣腿足矣。

    细菌们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自己制造些装备,它们还会向外界借一些装备。比如日本人的肠道细菌就跟它们住在海里的细菌兄弟们借了一个基因,专门为了吃寿司时好分解海苔用。所以说我们肠道里

    究竟都住了何方神圣,配了什么宝物,往往取决于我们的饮食习惯和需求。

    一个纯种欧洲人,享受完寿司自助餐,回家却会便秘。这种事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他肚子里没有“海苔消化菌”啊。

    而且看家的肠道细菌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不管你追溯到他家第几代祖宗,肚子里都不会找出一个海苔消化菌来。“要是能跟日本人借用点这种细菌多好啊!”“或者我多吃点寿司,以后我生了小孩,小孩子是不是就有这个菌了?”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这决定权不完全在你手里,细菌也要挑它喜欢的地方才肯待下来啊。

    如果一个微生物在我们的肠道里住得如鱼得水,说明一则它喜欢肠道细胞的建筑结构,二则它喜欢肠道里的气候条件,三则它喜欢每天送来的食物。

    这三点人与人之间都大不相同,就连双胞胎也不例外。基因虽然是建造我们身体时的首席设计师,但是却没办法最终决定我们身体里的各式寄居者。

    比如单卵双胞胎虽然拥有相同的基因,但是他们体内菌群成分并没有比普通兄弟姐妹更加相似。不仅仅是基因,生活方式、遇见的人、生过的病或者业余爱好等等都共同决定了我们肚子里的小世界。

    小宝宝长到3岁的时候,肠道菌群差不多开始定型了。这时候我们能往嘴里塞的差不多也都塞进过嘴里了,肚子里的细菌也由刚开始几百种慢慢累积到了数不清的程度。从一开始就留守肠道的都是我们正好需要的细菌,刚好它们也喜欢我们肚子里的居住环境。

    最初的肠道居民可以为整个身体未来的健康状况打下重要的基石,这在科学界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各项研究都表明,小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内获得的菌群对免疫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宝宝仅仅出生3周,就可以根据它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来判断以后它患过敏、哮喘或者神经性皮炎的可能性有多高。这些有害的细菌到底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上门来的?

    在西方工业国家,差不多1/3的孩子是通过剖腹产“优雅”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不用在产道里挤来挤去,也不用担心那些讨厌的副作用,比如会阴撕裂或者胎盘脱落,剖腹产根本就是一个完美的生产方案嘛。

    绝大多数剖腹产的孩子经历的人生第一个瞬间是和另一个人的皮肤接触。因为没有经过妈妈的产道,自然也少了产道菌群正式入住这个环节,以至于剖腹产小朋友的肠道菌群都是从别的地方七拼八凑来的杂牌军:其中有些是来自护士姐姐右手的大拇指,有些是花店员工的——沾在爸爸为妈妈买的花束上,有些是爷爷家狗狗身上的……

    突然间连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小事都变得举足轻重起来,比如医院付给清洁工的钱够不够高——这直接决定了清洁工对工作的热情,间接决定了电话、办公桌、卫生间等等有没有被打扫消毒得很彻底,然后也间接决定了剖腹产小朋友可能的肠道菌群来源……

    皮肤菌群的自我管理可比产道菌群要松散得多,因为它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皮肤接触,这些皮肤上的细菌很可能很快也会出现在小宝宝的肠道里,病原体和其他轻量级危险分子都可以大摇大摆地通过这种方式去逗逗小宝宝的免疫系统,陪它练练手。剖腹产出生的宝宝,他们的肠道菌群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到正常状态,所以抵抗力相较于顺产的宝宝会弱一些。比如被医院里的细菌感染到的新生儿中,有3/4都是剖腹产出生的。

    除此之外,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以后患过敏症或者哮喘的风险要比顺产的婴儿高不少。不过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如果给剖腹产的新生儿口服一种特定的乳杆菌,可以把他们患过敏的概率降低。正常分娩的婴儿这种担心就要少多了,因为他们在出生的过程中已经在益生菌的圣水中浸泡过了。

    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孩子,到了7岁的时候,他们的肠道菌群已经看不出有任何区别了,但是影响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发育的最佳时机早就过去了。当然剖腹产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滥用抗生素、太过干净或者太脏也都会造成早期肠道菌群发育出师不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