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155夜 益生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每天我们都吞下成千上亿的细菌,有的来自生吃的瓜果蔬菜,有的是在炒菜的高温下虎口逃生活下来的,有的是我们吮手指时被吃进去的,也有的原本是住在男(女)朋友的嘴里的。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可以挺过胃里的强酸和剧烈的消化活动,最终活着抵达大肠。

    这些活下来的大部分细菌我们都不认识,不过它们也没对我们做什么,或者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到底做了什么。可能其中也掺杂了少数病原体,但是一般来说它们因为数量很少,很难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我们只认得这些细菌中的冰山一角,而其中好的那些细菌有个官方的统称,叫“益生菌”。

    这个词你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在超市的奶制品柜台上,有大大小小各种标有益生菌的乳酸制品,当你选择购买的时候,真的了解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吗?这些产品到底又能怎么“益生”呢?“广告里说了的,可以增强免疫系统。”“隔壁的阿姨说,吃了以后就不会便秘了。”“这个比其他酸奶贵,肯定这个好。”各种不同的理由推动着人们把它们放进了购物篮。

    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食用益生菌了,确切地说没有益生菌就没有我们。对于这一点,有几个南美人应该是最有体会了。他们带了几个孕妇去南极生小孩,本来打的如意算盘是想让这些小婴儿在法律上获得“南极籍”,以便今后有权开采南极的石油储备。但结果是这些婴儿还没回到家就全都夭折了。原因是南极太冷了,那里根本就没几个细菌,所以小婴儿出生以后没法从周围获得足够的细菌储备,以至于一回到正常的气候环境中,他们连最普通的细菌都抵挡不住。

    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益的细菌,它们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虽然连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们,如何利用这些细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比如让食物能够保存得更长久。

    世界上的每一个文明里都能找到用细菌制作的传统美食:德国有酸菜、腌黄瓜和酸面包,法国有酸奶油,瑞士有带孔的奶酪,意大利有意式香肠,土耳其有咸酸奶。制作这些食物通通要借助微生物的力量。

    在亚洲,这类食物更是数不胜数:酱油、康普茶(经发酵制作的带糖的草药茶)、味噌汤、韩国泡菜、印式优格,等等。这类有细菌参与的食物加工过程被统称为“发酵”。在各种储存食物的技术中,发酵大概是最古老、最健康的方法了。在发酵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酸,这就是酸奶或腌菜吃起来会酸酸的原因了。好细菌和它们产的酸,保护着食物不被坏细菌侵犯。

    虽然原理都是发酵,但是发酵出来的食物味道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发酵所用的细菌品种也各有不同。比如同样是做酸奶,各地区的细菌都不一样。南方国家的人喜欢用耐高温的细菌,而北方国家的人则喜欢用喜好常温的细菌。

    酸奶或者其他发酵食物的制作都是纯凭运气。人们把盛牛奶的桶放在户外,牛奶里的细菌(要不来自奶牛,要不来自空气)使牛奶凝结变稠,一种新的食品于是就产生了。要是哪次发酵出来的酸奶特别好喝,那就从里面直接挖一勺出来放到下个牛奶桶里,下个桶的牛奶很快就也能变成同样好喝的酸奶了。

    不像今天,以前制作酸奶都由一个很大的细菌团队协作完成,虽然这个团队的成员是谁基本上全得听从命运的安排,而今天的酸奶里只有几个有限的菌种。

    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酵食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却大大减少。因为食品的生产加工被流程标准化了,只有固定几个菌种是被允许使用的。现如今,牛奶在被挤出来后都要经过高温消毒,虽然高温杀死了潜在的病原体,但同时也杀死了潜在的“酸奶菌”。所以说,超市里买的牛奶你在外面放再长时间也别指望它能自己变成酸奶。

    很多以前通过细菌来发酵的食物,现在都变成了用醋来加工,比如超市里大多数的酸黄瓜罐头。就算有些食物仍然通过细菌来发酵,但在发酵完以后也会高温加热杀菌,超市里卖的酸菜很多都是这样,而新鲜的酸菜通常只能在有机食品店才能买到了。

    其实早在20世纪初,科学界就已经意识到好细菌的重要性了。就是那时候,埃利亚·梅契尼科夫(Ilj.Metchnikoff)在酸奶的舞台上初次亮相。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对象是保加利亚的一群山民。他发现这群山民通常很长寿,能活到100多岁,而且他们成天都乐呵呵的,心情特别好。

    梅契尼科夫猜测,这个长寿秘籍很可能就在他们用来运送牛奶的皮袋囊里。山民把牛奶运回家需要走很长的路,以至于等他们到家时,牛奶已经变成酸奶了。梅契尼科夫确信,坚持饮用这些富含细菌的奶制品就是长寿的秘诀。

    在他的著作《延年益寿》一书中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好的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更久更好。对细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从现在开始它们就不再是酸奶里的无名小卒了,而是健康的重要贡献者。可惜他的理论提出的时机不太好,因为不久前细菌才刚被发现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尽管在1905年,微生物学家施塔门·葛里格洛夫(Stamen Grigorov)找到了梅契尼科夫书中描写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但是很快他就改去研究肺结核的病原体了。再后来1940年抗生素问世,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更使得大众都深信不疑,细菌还是越少越好。

    最终梅契尼科夫的理论和葛里格洛夫发现的细菌还是成功会师并进军超市了,说起来能走到这一步还要多亏婴儿奶粉呢。没法母乳喂养的小婴儿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腹泻,这让奶粉厂家十分困惑,因为他们的奶粉成分已经很接近母乳成分了,这到底是缺了什么呢?答案是细菌——那些特别喜欢待在妈妈**上的细菌和那些只有在母乳喂养的小婴儿肚子里才大量出现的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这些细菌可以分解乳糖、制造乳酸,所以它们都被称为乳酸菌。日本的一名研究人员用代田菌(干酪乳酸菌代田株,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培育出了一种酸奶,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在药店里面买到,小婴儿每天都食用这种酸奶的话就可以明显改善腹泻。从此,梅契尼科夫的理论终于又被重视起来了。

    普通酸奶里的乳酸菌大部分都是保加利亚乳杆菌,虽然叫的是这个名字,但是不代表当年保加利亚山民吃的就一定是这个种。而葛里格洛夫发现的细菌确切地讲叫作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helveticusspp.bulgaricus)。这类保加利亚乳酸菌不太能熬得过消化道的坎坷旅途,没几个能活着抵达大肠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对免疫系统的激励效果。我们的免疫系统哪怕只看到了几个细菌的空壳,也能立刻斗志昂扬起来,真是好骗到不行。

    而益生菌酸奶里的细菌完全是受了小婴儿腹泻的启发,它们要尽可能多地活着到达大肠。能够完成这个挑战的细菌有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或者之前提到过的代田菌等等。理论上来说,活着的细菌肯定要比细菌空壳的效果好得多。虽然已经有不少研究都证明了它们的功效,但是欧洲食品安全机构仍然觉得证据不够充足,于是像养乐多和达能益生菌酸奶这类的产品,所有的功效一夜之间都不被允许再拿去作广告了。

    我们确实没法百分百保证,一定有足够的益生菌能活着到达大肠。物流链中的一个小漏洞,或者胃酸特别多,或者消化特别慢,都有可能降低细菌的活性。这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但益生菌酸奶的效果就没了,和普通酸奶相比多花出去的那部分钱不就白花了嘛。要想对肠道的生态系统有些影响,起码要有10亿个细菌活着登陆才行。

    结论:酸奶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化得了乳制品,好在酸奶并不是摄取益生菌的唯一途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益生菌的探索:他们在培养皿里观察细菌和肠道细胞的互动,给小白鼠喂下各种细菌混合物。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观察到,益生菌在以下三个方面都是不得了的高手啊。

    1.按摩和大保健。许多益生菌都可以给我们的肠道做个保养,它们自带的基因能制造小分子的脂肪酸,比如丁酸盐,这对于肠道绒毛来说简直就像是做精油护理一样。护理过后的肠道绒毛生长得更茂盛也更健康。肠道绒毛越茂盛,吸收起营养、矿物质和维生素来就越给力;肠道绒毛越健康,对有害物质的阻挡就越严密。所以吃了这类益生菌的结果就是,身体得到的营养物质增多,有害物质减少。

    2.保安服务。好的细菌可以保护我们的肠道,因为这里也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们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行政管辖区”随便拱手让人呢?所以有时候它们早早地就把那些容易感染的地方霸占了,等坏细菌来的时候那里已经没位可占了。如果这个逐客令还不够明显,没关系,还有专职保安业务的细菌呢,它们可有的是办法。比如它们可以制造小量的抗体和抗生素,或者释放不同的酸来驱赶入侵者。酸的作用之前在说酸奶和酸菜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只不过这个作用不仅仅在食物里有效,在我们的肠子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斗不过就抢—— 有些益生菌特别喜欢和坏细菌抢吃的,没法吃上一顿安生饭的坏细菌很快就会没了耐心主动退出,估计它是想静静了。

    3.咨询和培训。最后一点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最了解细菌的就是细菌。益生菌和我们的肠道免疫细胞合作,简直就是上演一出无间道,我们可以从它们那里得到重要的内部消息和专业意见:比如哪个细菌长什么样;要生产多少黏液才够保护好肠道;肠壁细胞要预备多少防御素(对抗细菌的抗体);免疫系统应该进入警备状态还是应该放松迎接新人。

    一个健康的肠道里面是有很多益生菌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得益于它们专业的服务。但是我们不但不知道好好保护它们,还会经常无意间伤害到它们:滥用抗生素、糟糕的饮食、生病、压力等等都很不利于益生菌的生长。益生菌过得不好,又怎么能好好地照顾、保护、指导我们的肠子呢?这时候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就有用武之地了,其中的不少也已经成功地搬进了药房。很多药房都有活性细菌出售,借助这些细菌的力量困难时期也可以变得容易一些。

    止泻:益生菌应用领域No.1。患肠胃感冒或者因为服用抗生素而引起腹泻时,不妨去药店里买点益生菌服用,不但可以缓解腹泻的症状,还可以帮助止泻(平均可以缩短一天的时间),而且与其他大部分的止泻药相比,它们完全没有副作用,所以小孩和老人用它最为合适。对于其他的肠道疾病,像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激燥性大肠症,服用益生菌可以延缓腹泻和炎症的发病过程。

    加强免疫系统:体弱多病的人也可以服用些益生菌,尤其是在容易感冒的季节里。几个针对老人和运动员做的研究显示,经常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他们有效预防感冒。如果觉得药店里卖的益生菌产品价格太高的话,你也可以改成每天吃一盒酸奶。之前说过了,虽然酸奶里的细菌到了肚子里已经没几个活着的,但如果只是想轻轻地推一把免疫系统,也不是非要活细菌不可——光是看到细菌空壳,免疫系统就会小雀跃一下。

    目前被研究得最透彻的益生菌是乳酸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酵母,它的关注度和它的作用完全不成正比,作为酵母它有一个无可争辩的好处——抗生素动不了它一根汗毛。

    当抗生素把肠子里的细菌一网打尽的时候,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高枕无忧地在一边冷眼旁观。要是这时有“投机主义者”来趁火打劫,留在肠道里的布拉氏酵母菌可以帮我们抵挡一程。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抑制毒素。只是和细菌相比,它也有些副作用: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酵母类产品,有的人一吃就会起皮疹。

    在研究益生菌的领域我们真的才是刚刚起步——细菌家族那么多,可是我们能认得的除了一两个酵母以外也就只有些乳酸菌了。而且乳杆菌在成年人的肠道里还并不是特别活跃,那大肠里总不可能只有双歧杆菌在独挑大梁吧。所幸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益生菌种类——大肠杆菌E.coliNissle 1917。

    E.coliNissle 1917是从一名退伍士兵的粪便里分离出来的:在巴尔干战争中,这名士兵所有的战友都拉肚子拉得很厉害,只有他跟没事人一样。自从发现了这个细菌后,已经有很多实验都证明了它在治疗腹泻、肠病和提高免疫力方面的良好效果。现在这位老兵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大便里的细菌还在医药实验室里活得好好的。而且它们在药房里也有销售哦,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一尝为快。

    目前所有的益生菌都有一个局限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单一分离出来的品种,你服用它们的时候是有效果的,但是只要一停止服用,它们大多很快就会从肠子里面消失殆尽。每人的肠子都不一样,里面的常住居民也不一样。这肠子里面就像是以前的胡同弄堂,常住居民都是老邻里了,虽然平时张家长李家短各种爱恨情仇,但是在有新人闯入的时候,大家的态度就会突然惊人地统一——一致排外。所以新同学益生菌在肠道里面总是待不久,目前益生菌产品的作用更像是给肠道作个短期的护理,一旦停止服用,之前吃下去的益生菌就只能在肠子里自生自灭、自谋活路了。

    基于这个思考,科学家最近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给益生菌们组个队,好让它们到了陌生的地方(肠子)互相帮助,共同站稳脚跟。这个团队里最好有不同的分工合作,有的能觅食,有的能清洁。这就是所谓的集体力量大啊。

    这样的产品现在在超市、药店里也已经能买到了。生产商把不同的乳酸菌捆绑在一起,虽然成分表里都是一些老面孔了,但是这样全新组合一下效果确实要好了一些。只是停止服用后,希望益生菌自己也能在肠道里立足的这个想法终究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这样表达是不是要比实验失败听上去好很多)。

    长期的效果虽然没能完全实现,但这并不是说团队作战没好处,相反地,团队作战的战斗力真的让人刮目相看。比如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细菌有多顽固)在人们服用抗生素后有时仍然可以存活下来,并且迅速大量繁殖,制造毒素。感染上的患者很多长期性地便血、腹泻,排出黏膜状的粪便,无论服用抗生素还是传统益生菌产品都无济于事。这不但对身体是很大的折磨,精神上同样让人感到绝望。最近,益生菌混合剂却给病人带来了新的曙光。

    面对这样棘手的疾病,真的就需要医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了。有几个胆子大的医生就脑洞大开,直接把一个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整体嫁接到了需要治疗的患者身上。好在这个实际操作起来不算特别困难(兽医已经用这招几十年了),所需要的原材料只有健康人的一坨大便而已。所以我也喜欢把这个方法叫作大便移植术。当然你放心,医生是不会叫你吃屎的,因为这里重要的不是大便,而是大便里的细菌混合体。医生会把大便里的细菌们整体分离出来,有可能帮你做成口服试剂,也有可能帮你从肠子尾端直接塞进去。

    用这个方法,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治愈率居然可以高达90%。这个方法的疗效简直比目前任何一种药物都好太多了!虽然大便移植法的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医生决不会轻易动这个大招,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移植过去的肠道菌群里有没有什么其他潜在的病菌,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肚子里是只有好细菌没有坏细菌的。

    所以有几个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研究人造“大便”了,重要的是这个大便(其实是细菌组合啦)里面只准有好细菌,不能有坏细菌。人造大便能成功的话,整个医学界都会向前推进一大步。

    细菌移植目前是益生菌研究领域里最大的一支潜力股。移植肠菌甚至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也都已经初见成效,而通过肠菌移植来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作就是现在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

    你可能会纳闷:大便里的细菌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关系可大了。因为与其叫它细菌移植,不如叫它器官移植——被移走的是整个肠道菌群。它根本就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器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新陈代谢和免疫体统。肠道里60%以上的微生物我们根本都还不认识,而在众多的细菌里面要辨认出所有的益生菌就像是神农尝百草一样不容易。只是这一次,我们不用像神农一样走遍山川湖泊,因为我们要找的药就在我们的肚子里。我们的每一天和每一餐都左右着这个巨大的、活生生的器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