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157夜 认知的战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公元前5世纪初期的米利都,泰勒斯(Thales)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赫卡泰奥斯 (Hecataeus)以及他们的学派发现了一种寻找答案的不同方式。这一重要的思想革命开创了一种知识与理解的新模式,标志着科学思想的第一道曙光。

    米利都派领悟到,通过灵活运用观察与推理,而不是在幻想、古代神话或宗教中寻找答案——最重要的是以敏锐的方式运用批判性思维——才有可能不断修正我们的世界观,发现 隐藏在普遍观点之中的实在的新面向,才有可能发现新事物。

    也许更具决定性的是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弟子不再被迫遵从和赞同师父的观念,而是可以自由地发展这些观念,不必害怕放弃或批判其中需要改进的部分。

    这是一条崭新的中道,界于完全依附学派与彻底反对其观念之间。这对于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这一刻起,知识开始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增长,这固然得益于过往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进行批判,从而改进知识,增进理解。

    赫卡泰奥斯(Hecataeus)的历史书一开头就令人印象深刻,直指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也认识到我们有多么容易犯错:“我写下对我而言正确的内容,因为希腊人的描述充满矛盾与荒谬。”

    据传说,赫拉克勒斯从忒那隆城(Cape Tenaro)降临冥界。赫卡泰奥斯造访忒那隆城,并确认这里实际上并没有地下通道或其他可以到达冥界的途径——据此判断这个传说是假的。这标志着新时代的来临。 这种获取知识的新方法成效显著。

    只用了几年时间,阿那克西曼德就明白了地球飘浮在空中,天空在地球下面延伸;雨水来自地表水的蒸发;世界上不同种类的物质应该以一种简单统一的成分来理解,他称之为“阿派朗”(apeiron),意为“无限定”;动物与植物会进化,并且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人类一定是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

    就这样,理解世界的基本语法逐步建立起来,直到今天依然大体适用。

    米利都处于新兴的希腊文明与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帝国的结合点,被后者的知识滋养,同时沉浸于希腊式的政治自由;其社会空间中不存在皇室或强大的祭司阶层,公民可以在集市自由讨论他们的命运。

    米利都成了第一个人们可以共同制定法律的地方;世界史上 第一次正式会议在帕尼欧尼翁(Panionium)进行,这是爱奥尼亚代表团的集会;与此同时,人们第一次开始怀疑是否只有神才能解释世界的奥秘。

    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对团体最妥善的决策;经由讨论,理解世界成为可能。这是米利都无价的遗产,哲学、自然科学、地理学、历史学的摇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科学与哲学传统,从地中海到现代,都可以在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思想家的思辨中找到重要的根源。

    辉煌灿烂的米利都不久之后不幸覆灭。公元前494年,波斯帝国入侵,反抗斗争失败,城市被无情摧毁,许多居民被奴役。在雅典,诗人普律尼科斯(Phrynichus)写出了悲剧 《米利都的陷落》(The Taking of Miletus),深深触动了雅典人,由于它唤起了太多悲痛, 这部悲剧甚至被禁止公演。

    但在二十年后,希腊人击退了波斯入侵者,米利都由此重生,人 们又聚居于此,它重新成为商业与理念的中心,再次传播其思想与精神。

    米利都人知道可以借由理性来理解世界,他们确信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一定可以归因为某种简单的东西,并且尝试弄清楚这种东西可能是什么。

    他们设想了一种基本物质,万物都由它构成。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米尼 (Anaximenes)设想这种物质可以汇聚和扩散,从而可以由构成世界的一种元素转化为另一种。

    这是物理学的萌芽,虽然很粗略很原始,但方向是正确的。现在还需要一个伟大的想法 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世界的隐秘秩序。

    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提出了这个想法。德谟克利特体系的理念极其简单:整个宇宙由无限的空间构成,其中有无数原子在运动。空间没有界限;没有上也没有下;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

    原子除了形状以外别无特性。它们没有重量、颜色与味道。“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热是从俗约定的, 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也不例外,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实在的基本微粒,无法继续被分割,万物都由它们组成。它们在空间中自由移动,相互碰撞;它们彼此勾连在一起,互相推拉。相似的原子彼此吸引。

    这就是世界的构成,这就是实在。其他一切只不过是这种运动和原子结合的副产物,随机且偶然。组成世界的无穷多种物质只是源自原子的结合。

    这视野如此广博,且难以置信的简单,威力惊人,整个文明的知识日后都要建基于此。以此为基础,德谟克利特撰写了许多著作,阐释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处理了物理学、哲 学、伦理学、政治学、宇宙学的问题。他论述语言的本质、宗教、人类社会的起源等内容, 他的《宇宙小系统》(Little Co**ology)的开篇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部作品中我探讨一 切。”

    但这些作品全都失传了,我们只能通过其他古代作家的引用和他们对其理念的总结来了解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他的思想展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

    神话体系的残余思想被清理后,德谟克利特受到简洁明了的自然主义的启发,热切关注自然,关心人道,也对生命有很深的道德关怀——这比18世纪启蒙运动中类似的观点早了大约两千年。德谟克利特的道德理想是通过节制与平衡,通过信任理性来让自己不被情绪主导,达到心灵的宁静。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很熟悉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并且表示反对。他们秉持着其他观点, 其中有些给后世知识的增长带来了很多阻碍。他们坚决排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主义解释,赞成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相信任何事发生都有其目的。用这种思考方式来理解自然非 常具有误导性——亦即以善恶的目的论来思考,这只会把人类事务与自然界的事混为一谈。

    亚里士多德满怀敬意地大篇幅讨论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柏拉图则从未引用德谟克利特,现在的学者认为这并不是因为柏拉图不了解他的作品,而是刻意为之。

    对德谟克利特观点的批评在柏拉图的文本中十分含蓄,就像他对物理学家的批评一样。在《斐多篇》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对所有物理学家的批评,这对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他抱怨物理学家把地球解释为圆形,他反对的原因是他想不出圆形对地球有什么好处。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叙述了他最初对物理学充满期望,但最终是如何不再对其抱有幻想的: 我希望他能告诉我地球是扁的还是圆的。

    在这之后,还能接着解释地球为什么是扁的或是圆的,有什么必要。他要告诉我好在哪里,为什么地球最好是现在的形状。假如他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就得说出为什么地球在中心最好。

    伟大的柏拉图彻底迷失了方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