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六十五夜 水平心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多水平选择理论。

    当我们从个体角度研究进化已经较深入的时候,相对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多水平选择就是分析在某一环境下,一个物种或几个物种生存繁殖过程中利益交互,自然选择性是如何作用的(整体角度)。

    个体作出决策很容易,他自己怎么想就能怎么做,但作为一个群体,为什么也能作出行动一致的决策呢?

    这就是人类进化出来用以解决群体决策的机制,因为群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性,这是群体必须实施的机制,否则群体也不会存在。

    一个个体如果行为与群体方向不一致,将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个体的排斥,具备有责备、辱骂、隔绝等,当这个个体加入另一个群体时,这些排斥全部消失,这个个体重新受到群体的关爱,有人对他重新微笑,询问他的困难,关心他的心情,这种冰火两重差距只是群体不同而已。

    个体与群体冲突,群体其他人利益会受到损失,但损失最大的是群体头领,他的威严、命令、形象不仅受到挑战,更动摇了他的统治和长久利益。

    前面我们从黑猩猩群体分析就能明白,这里不再分析,如果个体不能完全推翻首领的统治(包括以后较长的一个时期),那他必须重新选择一个群体(当然,存在其他情况,那就是首领被其他挑战者击败,整个群体的性质和行为模式均发生改变,群体成员的利益与这个个体不再冲突,这时可以不离开),否则,他的生存和繁殖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发展心理。

    个体在成长不同阶段会生成不同的心理,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或经历,对同一事件的心理活动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到自己年轻时做过的傻事,后悔事等。

    3岁的孩子会出现理解他人需求的心理,但不会有异性求偶心理,女性只有进入青春期才会意识到男性为什么会天天想着性,而在这之前,即使他听说也不会很好的理解。

    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机制被激活,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是合理性必然。

    女性之所以要进化出理解男性性需求的心理,是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女性在生存繁殖中,更准确掌握男性心理,才能得到稳定安全的资源和保护,或是能提前发现潜在的男性威胁,避免危险。

    社会心理。

    个体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相同事件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大不相同,虽然个体处理常见问题的心理机制已经有其潜在的进化机制(注意,处理同一问题的机制有很多,不同个体,不同环境选择不一样),但个体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会对其选择哪种机制造成重要影响。

    每种选择都对应着进化机制,存在合理性(选择是个体作出的,是他认为最合理的选择,他自己也知道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但他认为并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站在个体角度,他所激活的机制实质上是他认为对他最为有益的策略。

    例如,孩童年代没有父亲陪伴和投资的个体,在对待他人和配偶问题上,会选择短期行为和不信任,他们从小经历告诉他们,只有这个策略才会让自己风险最小。

    经常更换配偶和朋友,缺乏安全感,很少依靠他人,问题基本自己解决,都是这种经历的反映(从小没有得到他人稳定的投资和关爱,成长经历在个体身上形成策略机制,长大后会对没有经历的策略产生不安,经历告诉他,没有投资自己至少不会损失)。

    相反,童年有父亲陪伴和投资的个体,会选择长期信任行为,经历告诉他们,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做的,他觉得有这样的父亲生活很幸福,他也会像父亲那样对待孩子和别人,这时他认为采取长期策略,最大化信任,对孩子巨大投资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并不是比较哪种选择更好,因为这些机制策略能够进化到现在,就证明都是合理的,因为只有经历了时间检验,生存繁殖到现在还没淘汰,足以说明该机制策略的必要性。

    以上两个例子,从他们各自情况出发,他们的选择都是合理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性的好坏,完全信任他人,将自己全部资源倾囊相授,但他人却不这样对你,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很大损失。

    这些机制如何选择,何时激活哪个机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不这样选择的个体都被淘汰了。

    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解决生存繁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产生了极为繁杂的机制策略,数量之多超出我们想象,这些机制在形成一条策略链时所产生的排列组合更是指数级,所以我们很难正确判断和理解其他个体的选择和心理。

    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策略。

    例如,同样配偶策略,年轻人和老年人选择不会相同,长期策略和短期策略不会相同,时间精力不同的个体不同等,权衡的矛盾产生了多样的机制,根本原因是个体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能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花费大量资源和时间在求偶上,自然就减少了对子代的关心和投资。

    又比如父母不同的子代投资方式,决定了子代日后机制选择,同时这些经历和选择也对他们的生理上产生了影响,例如,从小没有关爱的女孩,初潮来临时间会提前已经被证实。

    人格心理。

    人格心理重点研究个体在心理上的差异,这点不同于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是通过人类进化过程中选择产生的普遍适应机制,但人格,却存在很多与普遍性相违背的现象。

    例如,双重人格的个体,他的很多行为无法用进化心理解释。

    个体差异与基因变异类似,这些差异都是在大体相同的主体中产生(所有人类个体都具备相同的生理结构,相似的行为模式,残疾等也可视为差异),如果没有个体差异,人类也不可能发展进化,如同基因没有变异一样,每个个体都有其明显区别其他人的特点。

    研究个体差异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自然选择,因为我们发现,内向和外向的人其性伴侣存在相关性(外向性格的更多)。

    而态度认真负责、思维逻辑缜密对成功和地位存在相关性(这往往是内向个体的优势,而地位和成功却能吸引长期配偶)。

    差异,是种神奇和边缘化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万象丛生都是因为它,从长期生存角度看,变化决定生存,而不是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在保证种群生存前提下,体制、经济、社会、阶层、政治甚至习俗都被打破了,这些东西往往是阻碍进化的稳定因素,前面群体心理已经分析了,群体不允许出现不同,这是群体生存的条件,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和有效率的。

    当群体被外来力量打破或首领更替等,群体行为重新规范是进化的重要因素,当这一过程加速、大范围进行,例如世界大战,我们就能快速看到进化效应,而这一跳跃发展,在正常环境下(群体中首领更替,小范围,不同时)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两种因素基本等同,也就是说遗传占30-50%。

    研究发现,父母都是内向的个体,孩子经过后天环境影响可以是外向的,后天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十分显著。

    个体为什么会选择差异化?

    除了前面我们从种族进化角度分析外,还有个体生存繁殖的原因,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大多数资源相对我们的需求都是有限,例如生存方面的食物(就算现在,我们也要支付报酬换取食物)、繁殖的配偶(数量是有限的,相对于我们能达到性接触的)等。

    这造成个体如果采取相同策略就会面临同类(或同性)竞争风险,当他们目的一致,相同策略个体越多,竞争越残酷,即使这个策略是最优的,因为客观环境变化,以前最优策略已经不再是最优了,为了能有更多生存繁殖机会,有的个体选择风险,那就是采取以前并不是最好的策略,差异就产生了。

    例如,在女性多于男性的群体中,英俊富有的男性只占少数,能占有并形成长期稳定资源关系的女性只能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大多数女性为了达到繁殖机会,必须采取不是最优策略,转而寻找较普通的男性形成长期关系。

    大多数女性不倾向短期关系,因为对于女性而言,短期行为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前面分析过,女性在繁殖中付出的代价很高,风险很大,除非是那些以短期行为获得利益的个体,退一步讲,能与英俊富有的男性产生短期行为的女性,必定也是年轻貌美的。

    如果她们不选择差异,依然追求最优,她们的基因最终因为繁殖受限而被淘汰。

    进化的评估机制能对我们自己遗传特性进行评估,也就是说上面的例子,我们是采取短期策略还是长期策略,并不是我们一出生就确定的,而是我们针对自己的遗传的面貌、长相、身体状态综合评估后确定的。

    年轻英俊,支配面貌,体格健壮的男性往往会采取短期择偶行为,是因为他评估认为选择短期策略对自己最有利。

    存在就是合理的,所有能进化到现在的策略,本质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