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今书网 -> 其他类型 -> 猫头鹰的万花筒

第七十三夜 语言和认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语言。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语言的基本规则。

    例如,他们遵循交互发声,通过不同的发音和音调表达特定的意思。并且研究发现,不同母语的婴儿,大脑语言机制也进化了,例如英语为母语的能很好的识别R,L,但是以日语为母语的很难区分他们。少儿的语言发展是加速过程,到11岁达到峰值。

    认知。

    皮亚杰理论:

    一是图式。

    是指人心理已经对环境中的事物有了定义和排序,也就是心理程序。

    图式是我们对自己心理和意识的一种认知,我们对每一个事物或概念都有自己的认知,并且在我们心理结构中进行排序。

    例如我们提到筷子,你马上能联想到吃饭,夹菜等,所以图式是思维发展的基本单元,指导思维的心理结构,每个人的图式都不同,造就了每个个体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二是同化和顺应的交互。

    同化,顺应都是与图式相关的心理过程,同化是指个体为适应和匹配已知图式,对新事物进行修改的心理过程。

    例如,婴儿吸指头就是同化,因为这时指头的性质和奶头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他长大后知道,指头的作用不仅仅能当奶头,这时同化将不再适用,他必须要重新结构自己的图式)。

    顺应正好相反,是指整合新信息或更好理解新事物,重建、修改已有图式的心理过程。

    当婴儿知道鸟会飞时,他看到蝴蝶的图式认知为鸟,但当被告知会飞的不都是鸟时,为了更准确理解新事物,婴儿必须对原有认知(图式)进行修改。

    人的大脑是动态调整的,当环境或信息变化时,图式也在不断调整变化。

    三是认知的发展。

    人从小到大认知可塑性很大,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会塑造不同的认知和意识。

    例如,幼儿时期都存在以下几种认知,一是自我中心化(考虑问题都是只有自己,没有意识到客观环境才是真正重要的,玩具全是我的,自己拿到的东西全是我的,不存在自己以外的主体等)

    二是万物有灵论(所有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例如当自己被桌子绊倒,会站起来打桌子说你个坏桌子,这里是指幼儿,当孩子两岁后都能分辨)。

    三是中心化(观察事物只局限于所看到的部分,不能认知整体,例如当幼儿玩耍自行车时,他不会认为自行车是整体,当玩轮子时就是轮子,当玩座子时就是座子)等。

    如果不能通过环境或教育纠偏,长大后这些认知缺陷依然存在。

    例如,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无法从真实的环境中修改调整图式,溺爱实质上是种欺骗机制。

    孩子在真实环境下的认知会不断发展,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例如幼儿无法明白,为什么从盒子里倒出的葡萄干,装回去还是一样多,他们认为倒出来比原来在盒子里的多。

    而到了7岁以后,孩子甚至可以抽象的认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的水是一样多的,尽管他们的水面高低不相同。

    人在成长过程中,头脑会从形象进化出抽象,现在推演出未来(或推理出过去),从已知规律认知未知世界等。

    波的万物同质。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引力波(引力波是一种特殊的波,任何物体,只要具有质量就会辐射引力波,引力波会与其它有质量的物体进行干涉,从而使该物体产生重力。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引力波在有观察者对它进行观察时就会“塌缩”成为粒子,即引力子,人类不能直接观察到引力波,而只能观察到引力子。引力子是唯一的宏观粒子)。

    心跳能用波来描述,睡眠脑活动也是波的形式,神经信息传递也是波的形式,相对论也是波可以描述的,所有这些,都是由组成事物最基本的单元决定的。

    例如,光子组成的光,当光子传播时就存在波的形式,引力传递也是以波的形式,引力也有单位粒子,引力子属于玻色子(引力场具有波粒二象性,提出引力子的存在纯因为量子理论在各方面都非常成功,譬如电磁学可用光子的量化来解释(量子电动力学),而宇宙其他方面的基本作用力(弱核力和强核力)亦可用量子理论得到完美的描述;人们自然希望量子理论亦能解释重力,故假想有一种未发现的引力子存在,其性质与光子类似,而最终可发展出量子引力理论。可是这种理论的数学运算十分复杂且无法自洽。)。

    甚至客观规律发展也能用波的形式来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热的传递(科学现在认知还有一种情况,除了熵外,可能还存在一种与热相反的物质或状态,与热相泯灭)也遵循波的形式。

    世界万物都是粒子组成的,他们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从根本性质上都是粒子,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客观环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心理表达。

    微笑、哭泣(叫喊)是人类心理进化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从婴儿开始,我们基因就已经具备了这些表达能力,微笑的力量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常人在注意婴儿表情时,几乎无法抗拒他们的微笑,微笑能极大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前面分析的一样,人的心理表达同样是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就好比流水,不断冲刷着水底的这块认知心理石头,有的水流速快,力量大,有的水细小缓慢,有的甚至干涸,不同环境成长和教育出来的个体,在对待相同事物时他们的认知和心理表达相差很大。

    闲暇时间的支配。

    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孩子,每天闲暇时间都不一样,发达国家的孩子普通多于发展国家的孩子,孩子们在闲暇时间做什么,往往对他们认知和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期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生理变化(第二性征出现,第一性征成熟,心理需求也发生变化,除了生存,繁殖是最大需求),二是认知变化(对以前的很多图式都有了新的结构,有的甚至认知相反,当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三是社会情感压力(脱离了儿童间纯粹的关系,人际关系变得阴险复杂)。

    这里认知变化是最重要的,是决定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定位,虽然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多次改变自己对自身的认知,这是由其生存的环境和经历与其自身意识共同作用的,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自己的认知更符合客观实际,标志着自己心理更加成熟(例如,不再刻意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有更多需要自己关注的地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